春運期間,在高速上開車的時候,相信不少司機都有頻繁低頭看儀表盤的習慣,尤其是在雷達測速的路段,而危險也往往在此時發生:在時速120km的情況下,低頭一瞥可能車子已經開出30米了,如果此時前方有緊急情況發生,則很容易造成事故。那么,有什么裝置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嗎?答案是有的,車載平視顯示器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才被應用到汽車上的。
車載平視顯示器,又稱抬頭顯示器(Head Up Display,簡稱HUD),是一項提高行車安全性的輔助顯示裝置,它可以將位于儀表臺后端的HUD顯示屏所顯示的車輛速度、擋位信息和導航提醒等重要信息投射到車輛擋風玻璃上,駕駛員在平視時就可以看到投射在擋風玻璃上的信息,進而有效縮短因低頭帶來的視覺盲區時間,減少因低頭引發的交通事故。
和渦輪增壓技術一樣,平視顯示技術最先也是用于軍事領域,而非汽車領域。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北美航空公司為美國海軍研制的A—5艦載攻擊機上,第一次出現了“飛行員投影顯示指示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平視顯示功能的顯示器,也可以把它看做是現代平視顯示器的鼻祖。
蘇—35戰機的平視顯示系統
真正意義上的平視顯示器出現在法國達索公司于上世紀70年代研制的幻影2000型戰斗機上,幻影2000裝備了一臺湯姆森公司研制的VEH3020平視顯示儀,除了顯示飛行參數外,還可以將火控、導航、目標瞄準等座艙顯示屏顯示的信息同步展示在平視顯示器上,飛行員可以始終保持平視前方的姿勢就可以在觀察外界環境的同時查看所需要的儀表數據。
幻影2000的平視顯示器
上世紀70年代末期,平視顯示器開始從軍用飛機轉向民用航空領域。1979年,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在其生產的MD—80型客機上第一次配備了標準平視顯示器,從此開創了民航客機使用平視顯示器的先河。
美式肌肉車傳奇——奧茲莫比Cutlass Supreme第五代
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平視顯示這項起源于航空飛行領域的技術終于迎來了“下凡”的日子——1988年,美國通用汽車旗下的奧茲莫比(Oldsmobile)汽車公司在其第五代“超級彎刀”(Cutlass Supreme)上為用戶提供了可選裝的平視顯示器,不過當時顯示的內容比較單一,只能顯示車速,而且顯示的顏色也是單調的綠色。綠色反射波長較長,但是容易受到觀測角度的影響,因此早期的車載平視顯示器并未得到大范圍的推廣。
現代車載平時顯示器可顯示的顏色已不再單一
20世紀90年代,LED(發光二極管)技術的長足進步為車載平視顯示器的廣泛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由于多彩LED發光亮度高、顏色多,可以用作新一代平視顯示器的光源,再加上人們對擋風玻璃光學特性研究的加深,生產平視顯示器的廠商對新一代平視顯示器的研制熱情重新被點燃,并最終促成了車載平視顯示器的大規模應用。
寶馬X5的車載平視顯示器
2004年,寶馬和通用分別在其旗下的寶馬5系和雪佛蘭克爾維特(Corvette)上大規模配裝了新一代彩色HUD,配裝率達到了90%。隨著HUD制造成本的降低,車載平視顯示器逐漸從高檔轎車向中檔轎車遷移。此外,隨著HUD技術的發展,現在的HUD已經可以和夜視系統、導航系統融合,人機交互性也越來越高。
基于手機應用的的車載HUD
盡管如此,很多中低端車型還是沒有車載HUD,但是現在安卓手機市場中出現了一些HUD類應用,車主只需下載應用,并將手機放置在儀表臺上方,就可以達到和車載HUD相近的效果。不過它的缺點也很多,比如亮度不足、視角狹窄、易受路況影響等,有需要的車主也可以通過購買外置的車載平視顯示器來達到同樣的效果。2015年11月6日,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平視及夜視儀顯示裝置在江西某科技園舉行,填補了國內行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