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國海軍實現跨越性發展的一年,本年度中國海軍水面艦艇、潛艇、輔助船只、艦載機作戰力量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巨大的進步。但非常遺憾的是,在艦載反潛直升機這個中國海軍的傳統短板上,本年度仍然沒有實現突破。而隨著直-9、“黑豹”、卡-28、直18F等數量有限的反潛直升機在使用中的逐漸損耗,甚至這種局面還有加劇的趨勢。不過,或許這種尷尬的局面即將迎來轉機。12月22日,中航工業哈飛公司與歐洲直升機公司(現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聯合研制的直-15中型直升機在哈爾濱實現首飛,按照雙方協議中方以共享方式獲得該機全部知識產權和生產權。這種新型直升機的投產,或將使中國海軍艦載直升機短板的改變迎來曙光。
圖注:整裝待飛的直-15直升機原型機
中國海軍自上世紀80年代起發展艦載直升機和航空反潛能力。最初一代具備搭載反潛直升機能力的驅護艦為改裝后的105艦“青島”號和544艦“四平”號(后改名“旅順”號),前者具備搭載兩架直-9C/“黑豹”反潛直升機的能力,后者則可以搭載一架。其后,中國于90年代建造的052型驅逐艦“哈爾濱”號和“濟南”號以及051B型驅逐艦“深圳”號也都具有與105艦相同的直升機搭載能力。應該說,直-9/“黑豹”的服役使得中國海軍具備了基本的艦載航空反潛能力,但這種直升機作為4噸級直升機,其航程和機載空間均明顯不足,作為反潛直升機具有明顯不足。
圖注:直-9及其法國遠親“黑豹”曾經是中國海軍反潛直升機的主力,這兩種直升機噸位和機體規格過小,難以有效執行搜潛和攻潛任務
相比之下,“黑豹”直升機的生產國法國,卻為其海軍配備了“山貓”反潛直升機。從機體規格上來說,“山貓”比“黑豹”略大有限,但由于機身容積更大、采用了更高規格的發動機,因此其可攜帶的反潛裝備遠多于直-9/“黑豹”。從目前歐洲國家普遍適用“山貓”作為反潛直升機主力來看,這種中型直升機作為艦載反潛作戰平臺是合格的。中國海軍作戰艦艇噸位與歐洲各國主力艦比較接近,同時反潛作戰環境也有接近之處,因此歐洲國家在反潛直升機型號上的取舍可以作為中國海軍的參考。毋庸置疑,與“山貓”相比,直-9/“黑豹”有著不小的差距,這對于曾一度僅有這一種可供選擇的平臺來說的中國海軍,實在是不得已的選擇。隨著中國直升機工業的發展,這種局面必須得到改善。
圖注:與直-9相比,“山貓”直升機在體積略大的情況下具有明顯更大的機艙和起飛重量,非常適合作為反潛平臺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所能提供的直升機中具備反潛作戰能力或可以改裝為反潛直升機的包括直-8/直-18、直-9、直-15和直-20。其中,直-18作為一款13噸級的大型直升機,其機載空間充裕、續航能力強,完全能夠勝任艦隊反潛巡邏任務。但由于該機體積過于龐大、對起降條件要求高,目前除“遼寧”號航空母艦外中國海軍沒有任何一種水面戰艦能夠搭載這種直升機。而直-20雖然規格上能夠滿足改裝為中型反潛直升機,但對于目前中國海軍主力驅護艦的飛行甲板尺寸來說長度過大,實際搭載可能過于勉強。很顯然,無論是直-18還是直-20,都不適合作為目前中國海軍驅護艦的艦載反潛直升機。而相比之下,直-15的機體規格恰好處在直-9與直-20之間,其機身長度僅比直-9增加約2米,機艙容積卻與直-20接近。通過采用1500千瓦級別的渦軸-16改進型發動機,直-15的飛行性能和起飛重量都能夠實現提升,具備在同時搭載完善的搜潛設備和反潛武器的前提下實現與“山貓”相近的巡邏范圍。如果直-15能夠盡快發展為反潛直升機,無疑將明顯提升中國海軍的艦隊反潛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