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之后,很多人都會對忍不住對愛車進行一些改裝,比如換個氙氣大燈呀、加一些鍍鉻飾條呀、換個中網神馬的。除了這些常規的改裝之外呢,不少男性用戶還非常熱衷于為愛車加裝一些看上去十分炫酷的“空氣動力學套件”,比如發動機艙蓋導流槽、翼子板導流板、前后下包圍、側裙板以及非常常見的運動尾翼。事實上,在上述空氣套件中,很多套件如果加裝不當,很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像上面這樣的尾翼已經不能用夸張來形容了,而這樣浮夸的改裝車也只會出現在骨灰級改裝發燒友的車庫中。不過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是不時可以看到很多家用轎車加裝很夸張的尾翼的案例。
不得不說,像上面這輛飛度,加裝尾翼之后變得非常兇悍,也很吸睛,但是實際用起來,這樣的尾翼并不能起到增加車身下壓力的作用,反倒會在低速以及側風較大的時候增加車身的阻力或者增加車身的不穩定性,并由此帶來油耗的增加和失控風險的上升。
不過這并不是說所有的尾翼都是不可取的。像上面這款老科魯茲的鴨尾式小尾翼,近年來在國內就很受歡迎,這樣的小尾翼在外觀上看上去很不起眼,但事實上,它的擾流作用要比造型夸張的大尾翼更加明顯,這種小尾翼的低速減阻和高速增穩作用非常好,同時還不會在低速行駛階段增加車身的阻力,因此不用擔心帶來額外的油耗。
除了尾翼之外,發動機艙蓋冷卻進氣口飾條也是很多車主喜歡加裝的一個套件。不過對于大多數家用轎車來說,發動機艙蓋是沒有冷卻進氣口以及導流槽的,馬云家賣的很多所謂的進氣口套件,事實上只是一個裝飾性的部件,這樣的套件裝上去之后可能會提升車輛的美觀程度,不過對于發動機散熱來說,真的是一丁點兒的作用都起不到,而且這些突出的裝飾條還會增加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空氣阻力,真是加了不如不加的一個空氣動力套件。
正經跑車發動機艙蓋的導流槽都是網狀結構,有利于空氣進入發動機艙,降低發動機的工作溫度,并起到一定的減阻作用,而改裝店提供的類似部件都是實心的,無法起到冷卻進氣的作用。
最后再放一張圖,真正的翼子板導流槽是一個空腔通道,在它前輪輪拱的后方會有一個開口,這個開口負責把氣流通過與翼子板相連的空腔導向車身側面,而不是車身底部,從而發揮增加車體下壓力的作用。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去觀察一下,大多數改裝店提供的翼子板導流槽都是不是空腔,裝飾意義大于導流作用,實際效能為零。
說了這么多,其實只想告訴大家,在進行外觀裝飾時,盡量從實際出發,避免花里胡哨加裝一些只能看但卻沒有什么實際作用的所謂“空氣套件”。實話說,與其在這些中看不中用(有時候可能還不中看)的套件上浪費錢,還不如老老實實去換個車窗切水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