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汽車廠商近日相繼公布了2016年全年銷售狀況,作為中國市場上最大的合資品牌,大眾(中國)2016年在中國市場(包括香港地區)取得了398萬輛的銷量成績,要知道大眾2016年的全球銷量也不過1030萬輛,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已經占到了其全球總銷量的38.64%,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大眾最重要的市場。
中國市場首次成為大眾最大的全球市場是在2006年。2007年1月的這個時候,大眾同樣發布了一份上一年度的銷量報告,報告顯示,2006年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實際總銷量達到了71萬輛,較2005年增長24.3%。一年71萬的總銷量,也創下了大眾進入中國市場22年以來的歷史最高銷量記錄,同時,大眾也成為中國市場上第一家年銷量達到70萬輛大關的國際車企。從2006年起,中國市場就一舉超越德國,成為了大眾在全球最大的市場。10年后的2016年,大眾在中國的年銷量達到了398萬輛,較10年前增長了321萬輛,同時也將老對手豐田遠遠甩在了身后,2016年豐田在中國的銷量僅為121萬輛,相比大眾的398萬還是有些小巫見大巫。我們不禁要問:10年過去了,為啥大眾的銷量還是那么好?
關于大眾銷量好的問題,很多人都會提到一點,大眾進入中國市場早。確實,大眾進入中國市場要比其他品牌要早,但它其實不是第一個進入中國的國際汽車品牌。最早來中國合資辦廠的是美國/德國的克萊斯勒,克萊斯勒和北京汽車合資辦的廠叫北京吉普,克萊斯勒進入中國的時間比大眾還要早一年。因此,并不能把進入中國市場早籠統歸納為大眾銷量好的原因,如果照這么說的話,吉普應該比大眾賣的更好才對,但很明顯吉普混得并不如大眾,就這說明,大眾在中國賣得好還有其他原因,比如產品戰略、市場定位、定價策略等等。
產品戰略就不多說了,剛開始大眾靠著桑塔納殺遍中國市場,因為那時可選的品牌不多,適合家用的轎車就更少了,大眾幾乎以壟斷局面開始了大殺四方的生涯。后來合資品牌逐漸多了起來,大眾也不怕,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什么?你說原廠車型不多?改還不會?桑塔納、捷達、寶來……實在不行還可以開發特供車型,德原朗不就這么來的嘛,實在不行就換個牌子繼續賣,POLO晶銳總有一款是你想要的吧?市場定位方面,大眾幾乎是高中低市場通吃,入門車型大眾都有,中端市場大眾也有,豪華市場有奧迪撐著,頂級市場還有保時捷、賓利、布加迪、蘭博基尼,總之買車想繞開大眾還是一件蠻難的事情。再說定價策略,大眾原本就是給老百姓造車的,大眾進入中國以來也沒有忘記這一點,現在大眾的POLO、寶來、桑塔納、朗逸、捷達入門車型都在10萬以內,價格在合資品牌中算比較低的,再加上品牌影響力,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在同價位選車時選擇大眾了。真要說的話,其實大眾比日系吃香還有一個歷史因素,雖說德國也是二戰軸心國,但德國沒跟中國產生直接的沖突,日本就不同了,其實說實話,豐田的車耐用程度并不比大眾差,為什么買豐田的人少呢?買卡羅拉可能會被砸,但買朗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