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大陸風云激蕩,一時間涌現出了無數英雄人物。而我們熟知的抗日將領張學良將軍的父親張作霖就是那個時期聲名顯赫的一位梟雄。他是北洋政府末代內閣執政,麾下東北軍軍備齊全、戰力強勁。那么,假如他沒有死于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東三省的命運會如何?日本還敢輕易的悍然侵華嗎?
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學會借勢。孫中山先生借勢日本政府,最后成為了國父,那為什么我們的張大帥早期就借勢了一下日本人反而被罵成了漢奸賣國賊呢?甲午戰爭爆發,那時才20歲的張作霖就在清軍統帥宋慶麾下擔任騎兵哨長,參與了這場轟轟烈烈的大戰,最后戰爭失敗,張作霖此時無奈只得回到東北成了一名“胡子”。但是,你見過哪家的“胡子”不打家劫舍,反而保境安民?在當時官府腐敗,匪患嚴重的情況下,張作霖“保護”下的二十余村莊反而沒有受到波及。這也是他聲名鵲起的起點。
要細說張作霖張大帥的話,只能說他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中國人,他有雄才卻沒有一個合格政治家的眼光和謀略。他始終堅持的是武力統一中國,因此,他大力發展軍備,在東北,建兵工廠,造飛機,造大炮,最終讓東北軍成為了當時全國少有的陸海空軍配備齊全的勁旅。同時,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張作霖的確曾經對日本做出一些妥協和讓步。因為他知道,不能兩頭開戰。何況,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也曾為了革命妥協過日本人。用一句話來說,成功的人都懂得借勢。要說九一八之前,日本關東軍眼中最大的顧慮就是張作霖苦心經營多年的東北軍這支勁旅。且不說東北軍軍力齊全,就說其兵力充沛,戰爭經驗充足,日本人豈敢輕視?
如果說張作霖是日本人的走狗,那么為什么最后還會被日本人炸死?不正是因為他在東北絕對的統治力,使得他在,東北就是鐵通一塊,日本無處下手。不正是他在,東北軍就始終是一顆隨時可能打向日寇的鐵拳?不難想象,加入張帥當時仍在,以其智力、魄力和統率力,加上東三省當時的武力和兵力,日寇絕對不敢輕易與之開戰。東三省的命運也不會有之后的那么難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