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說起古代的公務員制度,可能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那些身上穿著繡有飛禽走獸、頭戴烏紗的官僚們。但自從宋代以后正式將兵卒取代臨時征發的驛夫從而誕生了新的公務員群體——驛卒之后,經過之后歷朝歷代的補充完善,這一最底層的公務員群體空前壯大。直至明代,經濟危機爆發之后,明朝政府不得不裁撤這一公務員群體以緩解經濟壓力,殊不知當這些公務員們集體下崗,聲名顯赫的大明王朝竟給自己無形間培養了一大批前赴后繼的掘墓人。
在古代,中央政府需要向地方政府下達政令,通常有設置在各地的驛站來完成。而在驛站中工作的郵差—驛卒們則驅策著快馬往返各地之間,從而實現政令的及時傳遞。這在古代是有著積極意義的。但是驛站的存在也客觀的成為了官僚階層外出“旅游”和“出差”時的私家客棧和“專車”。盡管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也許都能看出這其中的利弊,但是或許是礙于祖制,或許是缺乏砍掉官僚階層這一隱性福利從而與整個官僚階層為敵的勇氣,故而驛卒一直就這么靜靜地在歷史長河中延續著。
當明代小冰河期到來,各種天災人禍頻發,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明王朝已如昨日黃花,在風雨飄搖中茍延殘喘。在中國的東北,傳言“女真不過萬,過萬無人敵”的建州女真部也終于再度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后金。薩爾滸的慘敗,使明廷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而之后的連年征戰更是耗盡了國家的財富。地主與特權階級的腐朽貪婪,更是使大明王朝的財政雪上加霜。面對國內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崇禎皇帝苦于無銀以資糧秣,恰在此時,有位當時所謂的專家向皇帝陛下提議:現在國家如此困難,干脆實行公務員改革吧,不必要的部門索性撤了吧。撤哪個呢?驛卒吧!要說崇禎皇帝優柔寡斷,但是當此之時卻難得的乾綱獨斷:那就撤了吧!
于是,幾十萬的驛卒一夜之間成了下崗員工,注意,國家裁撤他們就是那么干凈利索的裁撤了,不發一分安家費的就那么裁撤了。講真,崇禎這一舉在農民起義者眼中簡直是干的實在漂亮。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位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就是在這個時候下崗并自主擇業了。然而他選擇的確實干脆讓皇帝下崗!直接帶領著一幫破產農民和下崗職工們抄家伙造了崇禎皇帝的反,并最終打進了北京城,逼死了朱由檢。也許,歷史有時候就是因為專家們不起眼的一句話而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