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此人常被形容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意思是說他的成功離不開蕭何,他的失敗也與蕭何有關,這個人究竟是誰呢?實際上,這個人是秦漢時期的一位著名將領,曾被蕭何推薦給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以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屢立奇功,甚至在漢韓建立初期被賜封為楚王,他的名字叫韓信。
韓信是淮陰人,出身貧寒,早年常吃閑飯,生活一點都不如意。后來,項梁起義,韓信去投奔于項梁部下,卻始終得不到重用,項梁敗后又歸屬項羽,屢次獻計也得不到項羽的欣賞,只得棄楚軍歸劉邦,也只擔任了負責接待的小官。終于有一天,蕭何慧眼識英雄,他發現了韓信與眾不同的一面,將其介紹給劉邦,起初擔任管糧倉的小吏,這種生活仍然令韓信心灰意冷,甚至騎馬離開漢營,正巧被蕭何撞見,蕭何惜才,騎馬數里追韓信,并拼命舉薦,劉邦才親自與韓信見面并正式封他為漢軍大將。從此以后,韓信有了兵權,也有足夠施展個人能力的機會和空間,他領軍帶隊,百戰百勝,最終挫敗了西楚霸王項羽,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自己贏得了楚王的顯赫職位。
然而,韓信功高蓋主,晚年的劉邦擔心政權落入他人之手,想除掉韓信。一開始,劉邦用計生擒韓信,并將其押回京城,由于拿不到罪證,恐怕天下人不服,不得不赦免韓信,降其職為淮陰侯。劉邦的做法激怒了韓信,想集結人員起義,卻被蕭何以向呂后賀喜為由,假意邀請參加宴會,韓信萬萬不會想到恩人會陷害自己,他一進宮就被眾多武士圍住捆綁,最終被呂后殺害。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值得肯定的,他也有雄心壯志,遇上蕭何是他最幸運的事情,從此青云直步,當楚王后并未反判之心,只是劉邦的錯誤做法激起了他的不滿情緒,有推翻劉邦的一時之念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是蕭何作崇,也許韓信不會這么快就死去,還有可能會推翻漢朝,建立一個新的王朝。不幸的是,這位杰出的軍事家就這樣被除掉了,后來民間為了紀念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說法也就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