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殲20未來亞太的對手,美國空軍新寵的F-35A,自從服役以來一直面臨著空戰能力不佳的惡評。對此,美國空軍幾乎是抓住了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為F-35A“翻案”。2016年6月,美國空軍在位于猶他州的希爾空軍基地進行對抗性空戰演習,期間F-35A創下了“擊落”8架模擬敵機的記錄。對此,美國空軍予以大肆宣傳,很顯然這種明顯的造勢有著為此前F-35A在模擬空戰中被F-16D創下0:4的完敗記錄“洗白”的意圖。
然而,如果對這次模擬演練有所了解,便不難發現美國空軍在進行宣傳時恐怕自己也缺乏底氣。按照媒體披露的信息,在本次對抗演練中,F-35A作為防御方對抗作為進攻方的F-15E和A-10。結果是F-35A在空戰中完勝F-15E,8架F-15E悉數遭到“擊落”。表面上看來,這個戰果堪稱“輝煌”,然而稍對空中作戰有所了解的人都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問題——且不提作為防守一方的F-35A本身就擁有地面引導、信息保障方面的“主場”優勢,就算僅從F-35A和F-15E在性能上的差距來看,F-35A能打出這個戰績也實在是理所當然。F-35A雖然在設計上因“死重”問題而惡名昭彰,但美國空軍為該機設定的任務本來就包括制空與防空。按照美國空軍的說法,F-35A在機動性方面至少不次于第四代戰斗機的主流水準(換句話說就是至少不會比F-16和F/A-18更差),而F-15E由于設計上偏重對地攻擊,因此雖然號稱是“雙重任務”戰機,但實際上其機動性已經不能按照F-15設計之初的標準衡量。
況且,F-15E經歷多年服役,其機體結構多少會發生老化,這相比于新近服役的F-35A而言必然不占優勢。同樣,雖然美軍從未停止過對F-15E的子系統升級,但是其作為第四代戰斗機的設計基礎決定了其對先進系統的整合能力無論如何也不會比作為第五代戰斗機的F-35A更好。更為關鍵的一點是,F-35A具備F-15E所不具備的隱身能力,這使得F-35A面對F-15E具有“單向透明”優勢,F-35A的飛行員可以在中遠距離上從容地發射主動雷達中距空空導彈后“一擊脫離”。從上述對比來看,F-35A如果打不出“一邊倒”的戰績,反而應該認真反思一下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雖然空戰絕非簡單的戰機性能對比,然而無可否認的是在人員素質接近的情況下,技術領先的一方占據優勢幾乎是必然的。故此,F-35A在這輪對抗中的成績,實在是沒什么值得可吹噓的。
而在接受為何之前F-35A在模擬空戰中慘敗于F-16D時,美國空軍給出的答復令人啼笑皆非。美國空軍官員聲稱,F-35A采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很多技術所具有的性能已經超出了目前美國空軍現有的測試設備的能力,因此F-35A的很多項能力事實上無法得出完整的測試結果。這也可能能夠解釋以前為何F-16能戰勝F-35的演習結果。不得不說,美國空軍的這個答復實在是有強詞奪理之嫌——即便是F-35A的很多性能確實難以在測試中驗證,作為第五代戰斗機的F-35A至少在可以驗證的指標上應該不次于作為第四代戰斗機的F-16。然而從目前F-35A的實戰表現來看,似乎無法證實這一點。
即便外界對F-35A非議不斷,目前美國空軍仍然對該機充滿信心。美國空軍計劃投資總計一萬億美元裝備2400架F-35A,這個價格堪稱“恐怖”——如果不考慮這個投資中包含研發成本和使用維護成本,每架F-35A的價格高達約4.17億美元。而在2012年底,第5批次的F-35A采購單價就已經達到1.18億美元,這個價格相當于JSF計劃最初預計的3000萬美元的3.9倍。如此看來,即使F-35A在性能上能夠達到美國空軍聲稱的水平,其性價比也絕對稱不上劃算。看來美國空軍維持和提升作戰能力的背后,。而F-35A的價格也驗證了一個事實上非常明顯的道理——先進裝備在帶來更高水平作戰能力的同時,注定不會貼上“廉價”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