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國家設立了名為田野考古專題,考古行業的一個最高榮譽。這個評選每兩年一次,第一次獲得該榮譽一等獎的是秦兵馬俑的發現,從那以后一等獎的位置一直空缺,第二次獲得此一等獎的就是古倗國國君倗伯與其夫人畢姬的西周中期諸侯等級的大墓發現。
按理說當年正統的晉國國君的新田遺址都未曾獲此殊榮,這個規模相對較小,陪葬器物也不是很豐厚的諸侯墓葬為何獲此殊榮呢?而且在考古人員勘探的過程中,其妻子的墓葬比倗伯大很多,隨葬禮器也豐厚很多,在古代男尊女卑的世界觀里,這又是一種什么現象呢? 其實一開始剛剛勘探的時候,考古人員根據墓地規模,做出了與事實相反的推測和猜想,認為相對較大的是墓主人,也就是后來認證的倗伯墓地,而相對較小的是其夫人,也就是畢姬的墓地。然而在隨后的勘探過程中,在大墓地里面居然發現了震驚世界的擁有巨大鳳鳥圖案的荒帷。
這是距離今天3000年左右的巨幅紡織品。因為時間的流逝和環境的艱苦,其本來的材質已經腐朽消散,但是卻在消散之前印在了泥土之上,使得這一瑰寶得以流傳。 這個荒帷上的圖案,還有后期槨室里面的墓葬主人身上佩戴的玉飾,以及最后的青銅禮器數量,彼此互相矛盾,讓墓主人的身份一直都存在質疑,要說這是夫人的墓,又不符合古代的墓葬制度,可是要說它是國君的墓,可是這些出土的荒帷、玉飾又說明不可能是個男人。
最后平息這一切爭論的,是最后出土的青銅器上面的銘文,上面不僅出現了倗伯這一稱呼,還出現了,“這是倗伯為畢姬所做”這樣的字眼,至此,對于墓主人性別的猜想得到了論證。也就得出了最后的結論。 那么為什么倗伯要將自己夫人的墓葬修的比自己要好,要大呢?而且一個女人,要怎么能擁有諸侯規格的墓葬呢?其實這一切都得從畢姬的身上找答案,考古人員經過史料的查證,判定這個畢姬是西周中期王族大臣畢公的女兒。那時候王族的勢力還沒被削弱,所以,畢公將自己的女兒遠嫁一個小小的倗國,自然是屬于下嫁,那么這樣一來,就足以解釋畢姬的墓葬規格凌駕于倗伯之上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