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袋鼠就相當于澳大利亞的大熊貓,屬于當地的特產動物。但是當看到澳大利亞的國徽時,會發現袋鼠前有一只奇怪的鴕鳥,它竟能和國寶袋鼠平起平坐?而且這種鴕鳥還曾和澳大利亞打過仗?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也就是二戰還沒開打之前,一位名叫約翰的澳大利亞農民,發現自家的農作物經常被破壞,特別是田里的玉米總是在隔天就全部消失了,他懷疑這附近有野豬或是什么動物在偷吃。于是他決定在晚上在那附近搭個帳篷,看看究竟是什么東西。
大概在深夜十二點的時候,約翰被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吵醒了,他跑出去一看,發現自家的玉米地里有一大群黑漆漆的東西在動著。他打開手電筒一看,發現竟有上百只澳洲鴕鳥在那里頭嚼著玉米。而這手電筒的光也惹到了鴕鳥,它們直接沖過來將約翰趕走。
被啄的滿身傷的約翰,在明天一早便前往當地治安官那報案,起初大家覺得這太可笑了,但越來越多的農民聲稱自家的糧食都被糟蹋了。有人試圖去攻擊那些鴕鳥,可是這些鳥的數量眾多,身高普遍在1米5左右,還有兩條有力的大腿,它們若要跑,人也追不上。
鴕鳥傷人搶食的事件頻發,澳大利亞全國上下的媒體開始將其描述為“恐怖強盜”。政府接到無數農民的請求后,批準了鴕鳥打擊行動,開始讓攜帶武器的軍人去當地保護農作物。
在維高蘭地區駐守的特維斯少校,通過電報收到一則信息,內容是有約上萬只的鴕鳥組成了兵團,正在往自己所在的方向前進。雖不明白為何這些鴕鳥如此有組織性,但謹慎的少校認為自己的手下只有十多人,是絕對不夠的。他利用賞金,在鎮子里募集了大量壯漢,并給每人都配備了步槍。
幾天后,衛兵用望遠鏡看到山谷間涌出了一大群鴕鳥,少校當即下令抬出幾門迫擊炮,并對那群鴕鳥發動炮擊,可那些大鳥腳力十足,身姿靈活,炮彈幾乎全落了個空。
炮彈落空這點在特維斯少校的預料中,他利用炮擊將鴕鳥趕到用鐵絲網圍起的小河間。然后用機槍對圍欄內的鴕鳥掃射,但是他的策略完全失敗了,耗費了上萬發的子彈,還有幾十發的炮彈,竟只殺死了十二只的鴕鳥,其他鴕鳥全都輕松跳過了圍墻,逃進山里了。
這場敗仗讓澳大利亞陸軍蒙羞,他們請求政府允許更大規模的狩獵行動,并打響了日后長達五十年之久的“鴯鹋戰爭”。而在1988年,這場人鳥戰爭終于得以落幕,澳洲政府正式宣布將這種鳥列為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