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本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女人會將鉆石飾品當做是最想要的禮物,排名不會低于前三。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這些鉆石,在她們眼里代表了一種永恒的愛,還能向外人炫耀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它們值那個價,但真的有人去了解過鉆石嗎?
或許大部分男人也覺得,當自己給心愛的女孩買條項鏈或鉆戒什么的,就會讓這段戀情“看起來”經久不衰,像鉆石廣告里說的那樣“鉆石恒久遠 一顆永流傳”,但廣告的本質,終究是為了讓人們去買他們想要賣的東西,能讓顧客產生“信仰”恐怕是最優秀的手法了。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鉆石基本是沒有人想要的,普遍認為它們不如黃金好。而當時最大的鉆石商德貝爾公司,發現了這個來自觀念的問題后,就開始尋找營銷良方,畢竟那個時候,這家公司旗下坐擁著世界上9成的鉆石。
德貝爾雇傭了當時在世界都有相當知名度的美國之子廣告公司,策劃了一起商業史上效果最為顯著的廣告。廣告的主題很簡單:將愛情和鉆石聯系起來。他們堅持“只有永恒不變的鉆石,才是真愛的最佳見證”。
他們開始讓好萊塢演員們戴上各種花哨的鉆石飾品,還在相關雜志上暗示鉆石最大的那位,將會是得到愛神祝福最多的人。甚至在電影里都會不斷插入和鉆石有關的劇情,尤其和結婚訂婚有關的情節。
這一系列營銷的后續影響力前無古人,在五十年間,鉆石的銷量擴大了幾千倍,,價格更是飆升上百倍,大多數的鉆石都被制成了鉆戒和項鏈。
在那個瘋狂的年代,人們都基本默認了鉆石=真愛,這一等式是存在且合理的,沒有任何懷疑。少女們在鉆石雜志上,不斷尋找那些最新潮、最亮眼的鉆戒,并拿給男友看,不管他們現在買不買得起。
而這個營銷的成功之處還在于:根本不會有人想去買二手鉆戒省錢。為什么?因為每一顆鉆戒代表的,都應該是愛情的見證。如果它成了二手,那就意味著它曾經的主人,感情破裂后才會將它售賣。也許實際情況不是如此,但誰不這么想呢?都希望自己的真愛不受到干擾,特別是那個宗教信仰流行的年代。
鉆石本質上還不能用于制作其他東西,僅僅是一個純粹的裝飾品。當買到手之后,哪天想要賣了,也要承受至少5折的貶值,它沒有任何升值或是保值的能力,但卻還賣出了一個神奇的價格。這一切都歸根于人們在廣告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逐漸形成了一種別樣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