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文化,或許許多人對這個詞并不陌生。它具體指的是新石器時代,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所保有的文化遺存,無論是對于我們追溯歷史,還是了解文化,龍山文化都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也正因此,1934年,在人們發現了日照堯王城遺址之后,便展開了對于它不懈的探索。
堯王城遺址位于山東日照的南辛莊子村,據悉堯帝曾在此修建王朝,因此多留存下來的文物、墓葬都頗多。雖說新石器時代,人們群居生活部落廣布,然而堯王城絕非只是簡單的部落,它的面積大,從地位上來說相當于原始城市,可以說是當時都城一般的存在,因此堯王城遺址的發掘意義很大。而且在發掘過程中,更是讓2000多年前神秘的龍山文化揭開了一角面紗。
建筑
房屋平面呈現為方形,居住處的結構保留較為完整。建構方式雖并非多樣但也設計鮮明,分別立柱式、土臺式以及土坯式三種。建筑的墻基采用錯縫壘起,土坯與土坯之間都用黑泥抹緊,直至現如今,山東仍有一些地區采用類似的建筑方法構建房屋,由此可見堯王城龍山文化對后世影響之深遠。
飲食
在堯王城遺址中,發現了水稻留存的顆粒,證實當時已有人工栽培水稻痕跡。同時,統計一些器具可得知,當時已有陶器、石器、玉器等等,雖然其制作工藝不可和之后相比,但在當時也已比較完善。同時,在遺址附近發現一些獸類的骨頭,數量較少,因此推測圈養只是散養,其生產力水平不能滿足大規模養殖。
文化
從喪葬習俗而言,在堯王城中,會在墓主人周圍鑲嵌呈方形的墓框,類似現象很少見,值得人們的深入探究。與此同時,從遺址的探尋可知,當時的人們格外崇拜太陽,并從而形成相應的太陽文化。堯王城出土的墓葬的頭像都朝著天臺山——祭祀太陽神的圣地,由此可知人們對于太陽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