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泱泱華夏歷史中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之一,恐怕春秋戰國一定在其中。當時的中國卻是經歷著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科技文學甚至思想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數之不盡的天才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在這個舞臺上肆意地展現這他們的存在。
那個時期,由于分封制的存在,有著數以百計的國家,同時由于諸子百家的存在,國與國之間明明同出一脈,卻也經常爆發滅國之戰。但在五百余年的春秋戰國史上,卻有著兩個大國堪稱春秋時期的兩大最終BOSS,這便是大楚和大晉。與之相比,最后稱霸中原,統一六國的大秦,最多也就算是后起之秀。
首先,能夠證明一個國家有多強盛的最簡單的標準—統治面積。巔峰時期的晉國幾乎占領大半個北方,包括如今的山西省、陜西省東部和北部、河北省的中部以及南部、河南省北部以及西部,最后則是山東西北部與內蒙的廣大地區都處于大晉的統治之下!這一點,從即使是在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后,韓國、趙國以及魏國都算得上戰國時期的大國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大晉有多么強盛。
而與之相對的大楚則自然是南方霸主,大楚直接控制了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其統治范圍包括了如今的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蘇,在河南、浙江、江西、山東和陜西也有不小的勢力。其國土之大,可以說占據了當時天下的三分之一。
單單從兩國的統治范圍上就不難看出,相互有所交集的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顯然會爆發一場戰爭。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大楚和大晉的交鋒就是南北的交鋒,而勝者在當時所有統治者的心中幾乎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統一天下,然而很不幸的,這兩個超級大國綿延百年的交鋒的結果卻是平分秋色,或者說兩敗俱傷更為貼切。
楚晉爭霸戰爭的起因自不必多說,卻結束卻是由于夾在兩國之中的諸多小國不堪其苦,于是在公元前546年,由宋國帶領著魯國、陳國等十四個國家促成了楚晉之間的弭兵大會。而此時楚國由于之前與晉國的兩次大型戰爭是爆發在楚國本土,而戰局也是小劣,自然對和平是求之不得。而晉國則是由于國內六卿爭權的局勢白熱化,正是處于一個外憂內患的時期,因此,秉承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宗旨,與楚國放下了百年的仇恨,歸于和平。
原本兩方都是抱著休養生息之后再一決雌雄,統一天下的打算,卻沒料到在這短短的和平之中,大晉的內亂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又由于其他各國對于大晉內部局勢的火上添油,最終在公元前453年,爆發了著名的“三家分晉”,從此大晉稱為了一個歷史名詞。而春秋戰國兩大時期也可以說以此為分界線,分為了“春秋時期”以及“戰國時期”。
而大楚在之后,在沒有了晉國這個大敵之后,可謂是自信過度,從而昏招迭出,之后的大楚君主也是一個賽一個的昏庸,從而敗給了秦國這個一連六代君主,代代英明神武的后起之秀。
楚晉爭雄的結果,就如同電腦游戲一樣,再強大的BOSS也不過是劇情需要,最后必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劇情,讓這些看上去不可戰勝的大BOSS敗給一開始似乎平平無奇的主角,令人不得不感嘆所謂的天命無常。
更多軍事文章請關注軍機圖微信公眾號:JJT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