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很多朝代興盛和滅亡的原因都有相似之處,興盛的原因不外乎是諸葛亮所總結(jié)的“親賢臣,遠小人”,使能人倍出,百姓安居,各盡其能,各得其所,一切皆順應(yīng)民意。而滅忘的原因不外乎是“親小人,遠賢臣”,導(dǎo)致奸臣當(dāng)?shù)溃汲济稍胁拍苷唠y以伸展,壓抑一生,統(tǒng)治者所做所為與民意背道而馳。
這些錯誤的做法往往被歷代帝王所警醒,但每隔幾代出現(xiàn)一例誤國誤民的昏君也在所難免。只是東周時周惠王姬閬,知錯犯錯,有點讓人匪夷所思,貽笑大方。
周惠王姬閬是周莊王的孫子,周釐王姬胡齊的兒子,周釐王姬胡齊是周莊王的長子,所以他的即位本是名正言順,但周莊王喜歡他與妾姚所生的庶子子頹,也就是周釐王的弟弟,周惠王的叔父。周莊王生前本想讓這個庶子繼位,沒有成功。于是周釐王姬胡齊在位五年后去世,周惠王繼位。周惠王貪婪成性,即位后就占領(lǐng)蒍國大臣邊伯等人的園子用來給自己圈養(yǎng)野獸,以供玩樂。于是他激起群臣不滿,又有人想重立子頹為王。于是周惠王即位第二年就發(fā)生了“子頹之亂”,邊伯等與王子頹聯(lián)手,把周惠王放于溫地。子頹暫時得勝,便喜不自勝,夜夜笙歌,結(jié)果第二年春天被鄭厲公與虢公一同伐王城,把王子頹和五大夫一并斬盡殺絕,重立姬閬為王。但這二位也不是只為他人做嫁衣,周惠王也深知其意,為了感激他們把位于今陜西省東部一代的酒泉賜給虢國,把位于今河南滎陽西北的虎牢賜給了鄭國,因為內(nèi)亂使周國的疆土再次縮減。
及至周惠王晚年,他不知是得了健忘癥還是小腦萎縮,只因?qū)檺坳悋呐踊莺螅蛺畚菁盀酰瑴蕚鋸U去太子鄭,改立惠后所生的庶子子帶,無端的為兩位王子制造矛盾。于是引得齊桓公、魯僖公、陳宣公、衛(wèi)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昭公等與公子鄭齊聚于魏國,要求必須立太子鄭為嗣君。周惠王也不示弱,又聯(lián)合周、鄭、晉、楚,與齊國分庭抗爭。最后以鄭國的被叛和周惠王的計劃失敗而告終。?
這件事引人發(fā)笑的地方在于,周惠王好了傷疤忘了疼,他受過一次因周莊王欲立庶子為王引發(fā)的叛亂之苦,卻不引以為戒,以防后患,反而明知故犯,自尋煩惱,引得兒子親朋反目,戰(zhàn)爭頻發(fā),國力衰微。可見封建奴隸社會的制度如此不健全,所以走向滅王是它的唯一出路,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