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家長教育我們要學會謙讓用得就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對孔融這個人可以說百分之九十的中國人都很熟,但我們只知道他小時候非常懂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不知道他大了變成了什么樣。也許有些人讀過三國對孔融有些印象,知道三國里出現一個北海令就是孔融。但孔融在三國沒有參加爭霸,在曹操打過來時就投降了,所以三國里對他的描述不多,對他的了解也就不是很多,現在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孔融的經歷。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魯國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孫,家族是歷史悠久的大儒世家,出過很多有名的文人,在朝廷有很大的影響的。而孔融本人也是為人正直,能擔責任。他在成年后最能體現他人品的一件事就是:名士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記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張儉。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卻不在。當時孔融年僅十六歲,張儉認為孔融年輕,并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為您的東道主嗎?”因此留張儉住在自己家。
后來事情泄漏,國相以下,都秘密的壓下此事,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不知他們二人是誰獲罪??兹谡f:“收容匿藏張儉的是我,有罪歸我。”孔褒說:“張儉來找我,不是弟弟的罪過,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年長的人承擔家事,罪責在我。”一門都爭著赴死,郡縣遲疑不能決斷,于是向朝廷請示。詔書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而聞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名,州郡以禮策命,都不到。
孔融的本身的辦事能力也很高,在黃巾之亂興起時,孔融被任命為北海令,而北海是當初黃巾鬧得最兇的地方。但孔融到了北海后,安撫當時北海的黃巾,還做了許多實事,被當地人稱為“孔北海”??兹谝簧倚挠跐h室,雖然面對曹操勢大,但孔融毫無畏懼,還是盡力為漢帝爭取權利,最后為曹操所厭惡而被殺。
孔融雖未在政治上取得多大成就,但他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一代文宗,他的文章在當時名氣非常大,就算在后世也有很深遠的影響。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我們小時候得學習對象,就算長大了孔融的為人也是我們學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