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或許很少有人讀過這首詩,但是,就算只是第一次看見,想必也不會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難——天空中寒鴉飛過,因為飛得太過高遠,所以只看見幾個小小的黑點,流水蜿蜒,繞過原野上孤獨的村落,這樣的句子似乎能讓人感覺是在高處俯瞰遠景,一句寫天,一句寫地,寫盡了至高至遠。如果閉上眼睛想象,似乎置身于那一派蒼茫之中,面對此景,又恰逢夕陽西下之時,登高遠眺,不難體會到作者心中難以言說的淡淡惆悵。
這樣一首寂寞的詩,出自誰的筆下?
楊廣。如果說這還不算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那么,還可以用另外一個稱呼,隋煬帝。
說起這個隋朝的末代皇帝,太多人會想到他為了能夠南下去看瓊花盛放的美景,勞民傷財地開挖了京杭大運河。然而,所謂的瓊花,不過是后人的傳說,其實,哪里是為了什么美景玩樂,大運河的修建,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溝通南北,尤其是貨物、糧食的運輸。隋朝修了這條大運河,的確勞民傷財,甚至招來了亡國之禍,可是,如果沒有這條大運河,恐怕也就不會有日后唐王朝的繁榮昌盛了。
不僅是運河這一件事,其實,在很多方面,人們都誤會了楊廣。唐王朝推翻了隋代的統治,自然要宣告自己的正統地位,為了強調自身政權的合法性,他們必然要將楊廣描繪成一個窮兇極惡的形象,一個“暴君”就這樣在青史上定了型。
也許這是公平的,成王敗寇,無非是歷史上每逢改朝換代都要經歷的事情,是自然的規律。但是,這樣“自然”的事,對楊廣來說,恐怕也太不公平了!他坐在至高無上、無比寂寞的帝王寶座上,不被人理解,只能在詩中寄托內心深處的嘆息,無力挽回傾覆的社稷,最終,身死國滅,還要被加以諸多無中生有的罪名,仿佛永遠得不到應有的清白。
這一切,只有藏在他寂寞的詩句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