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姿儀,少聰慧”。這是史書對年少時的楊廣的評價。楊廣十三歲時就被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并州總管。二十歲已是平陳時領(lǐng)銜的主帥,當(dāng)時的楊廣,風(fēng)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yáng)文字,朝氣蓬勃。公元604年,隋文帝駕崩,隋煬帝即位。楊廣即位后,假傳隋文帝遺囑,逼迫自己的哥哥楊勇自盡,將楊勇處死,還將他的親弟弟楊秀貶為庶民,等等。在我們看來,隋煬帝這樣做未免太過冷血無情。當(dāng)我們反觀歷史上另一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算得上是開創(chuàng)了大唐盛世,歷史功績顯赫。但李世民即位時也曾親手殺了他的哥哥李建成,并且還順手殺了弟弟李元吉,還將弟妹據(jù)為己有。由此可見,李世民較之于楊廣,就冷血無情這一點,有過之而無不及。
楊廣在位期間,開完了他父親未完成的另外四條運(yùn)河。如今的京杭大運(yùn)河,有很大一部分是隋煬帝開鑿的。他還發(fā)展科舉取士。重儒,興佛,崇道,建東都,筑馳道;嚴(yán)肅政制,整肅朝綱,保護(hù)典籍,興文倡武;平契丹,降突厥,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封貢日本,遠(yuǎn)涉臺灣;安定西域,暢通絲路,開疆拓土,萬國來朝,確立帝國體系,號曰“圣人可汗”。就連李世民也感慨道“自古以來不過一兩代。”
但人無完人,即便那個人貴為天子,也不是完美的。不可否認(rèn),隋煬帝在位期間,修運(yùn)河,開科舉…這些豐功偉績足以讓任何一個皇帝青史留名。但隋煬帝好像從來都沒有想過,他所做的大事百姓能否承受。也許是因為隋煬帝出身貴族,從未體會過民間的辛苦,以至于民間四處起義,他卻不以為然。這最終導(dǎo)致他最后的悲劇。
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被叛軍逮獲。楊廣本欲飲毒自盡,叛軍不許,遂將其縊弒。時年五十歲。這個野心勃勃的皇帝,一聲風(fēng)光無限,受萬人跪拜,死后卻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用上,草草了葬。“隋煬不幸為天子,安石可憐作相公。”只希望他,來世不生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