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和尚圓寂,又被稱為“坐化”。而坐化,顧名思義,自然是坐著經歷生死的變化,去往生之彼岸。然而,有這樣一位高僧,偏偏不走尋常路,倒立“坐化”,不同凡響!
他就是五臺山的隱峰禪師,生于唐代。那個時候,佛教并不盛行,早已不復分崩離析的亂世之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盛況,不過,這位隱峰禪師小時候,看上去十分愚鈍,反應也遲鈍得很,似乎沒有什么悟性與靈氣。再加上他家中貧苦,他的父母沒有辦法,干脆讓他出了家去當和尚。
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愚鈍的孩子,竟然得以頓悟佛家的禪意,成了得道的高僧。后來,他在五臺山潛心修行,卻并非全然不問世事,仍舊心懷天下太平,蒼生萬民,和那些躲于山中,從此不言不問,說是境界高深,卻不能慈航普度的人全然不同。
有一天,山下出了禍患。一個藩鎮的首領違抗皇帝圣旨,發動了叛亂,大肆舉兵,毫不掩飾自己的勃勃野心,就在五臺山下,迎上了前來平叛的官軍,兩軍對壘,一時之間竟然未能分出個勝負。
叛軍向來兇殘暴虐,一旦攻下了某處城池,想必是一番殘殺,對于沿途軍民、城中百姓,無疑都是一場莫大的災難。隱峰禪師聽聞此事,卻不心急,淡然站起,悠悠道:“我自當去解這禍患。”接著不再多言什么,徑自走了出去。
沒過多久,山下對壘的軍隊看見了令他們震驚萬分的一幕——一位氣度沉靜、面貌不凡的僧人騰空而過,竟像是佛祖顯靈了一般!這樣一來,誰也不敢在這圣地腳下胡作非為,叛軍自知理虧,很快便退去了。
隱峰禪師大顯神通后歸來,自知大限將至,交代了諸般事物,正待圓寂,忽然朝向弟子們問道:“古往今來,坐著躺著圓寂的僧人我都見過,不過,可有站著的嗎?”
其中一個弟子見多識廣,說是有過。
隱峰禪師又問:“那……可有倒立著的嗎?”
弟子面面相覷,沉默了一會兒,都搖了搖頭。
聽了這話,禪師面露微笑,當即倒立了起來,衣服居然還好端端地貼在身上沒有垂下,不一會兒便圓寂了。這樣的態度,分明是看透了生死,全然不把死亡的威脅放在心上,如此,才是得道高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