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溥儀花錢買票進故宮,是啥心情”,溥儀早已故去,他當時進故宮的心情,我們早已無從知曉。
作為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世界形勢劇變和強敵林立的世紀之交,溥儀經歷的事情太多了。三歲即位,隨后辛亥革命爆發,他被迫退位;“九一八”事變后,在日本人的控制下,他被迫成為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日本戰敗,他準備逃跑卻被蘇聯俘虜,進入戰犯所改造;1959年,他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1967,他結束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中國幾千年來歷史,朝代更迭不斷,每個末代皇帝都沒有好下場:商紂自焚而死,秦二世被大臣殺害,漢獻帝任人擺布郁郁而終,戰火紛飛的五代十國更是讓人不忍心揭開所有末代君主的慘痛結局,隋煬帝被迫自殺,唐昭宣帝被大臣殺害,年幼的宋昺帝被宰相抱著一起投海自盡,崇禎則在殺了自己的妻兒后自縊身亡。和他們相比,溥儀的善終更是讓人感慨不斷。
故宮自建成以來,便成為權力中心的象征,是無數世人夢寐以求的地方。皇家恩怨,宦海沉浮,太多的事情在這里上演了,故宮就像一位威嚴的長者在時間長河里看著里面的人們爭權奪利,快意恩仇。
當溥儀買了票進了故宮,他年幼時學習、起居、工作和玩樂的地方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旅游景點,如今熟悉的地方此時卻顯得分外生分。
他兩歲多繼位,兩歲多就成為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看著許多人為了權力爭得你死我活,六歲親眼看著自己的王朝終結,被迫退位。久居深宮,他的年紀又不足以讓他了解深宮之外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歷史的車輪從來都是無情的,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時間節點上,廣大的人民群眾無暇去考慮“皇恩浩蕩”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唯有用鮮血推著歷史的車輪。
殘酷的北伐戰爭使得這個原本就風雨飄搖飽經創傷的國家內耗得更加嚴重了,無數鮮活的生命逝去,然而作為曾經的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溥儀離開了故宮,存活下來。日本侵華,多少將士百姓的生命消逝,四年內戰損耗無數,數不盡的生命在狂風驟雨的這幾十年消逝。然而,溥儀還活著。
也許溥儀沒想到有一天作為前朝亡國皇帝還能在這風云變幻的五十年存活下來,也許他會埋怨錯生在帝王家,但是在浮蕩了這么些年,他還能再次回到故宮,我想,無論如何,他一定會想自己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