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群雄紛爭,各路豪杰紛紛一展身手,可以說是能人倍出,令胸懷大志的人十分向往。但最后一統三國的晉王朝卻可以說是存在感非常低,不熟悉歷史的人對晉王朝的存在了解非常少,這對于一個朝代來說是很少見的,要知道就連歷史遙遠,二代而亡的秦朝,人們都對他非常熟悉,而晉朝足足存在了150多年,卻名聲不顯。
曹魏自曹丕死后,統治者得能力都不是很強,而且壽命短暫,在位時間短,導致魏國的大權旁落。司馬懿和曹爽兩人掌握著魏國的統治權,在一次曹爽外出的時候,司馬懿發動政變奪取了魏國的大權,讓曹魏的統治者成為了傀儡。而在司馬懿病死后,其子司馬昭更是完全掌握了魏國,并發動了滅蜀戰爭。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等分東、中、西三路進攻漢中。蜀漢則以姜維為首組成抵抗軍,據劍閣天險與魏軍相持。鄧艾遂率精兵偷渡陰平攻占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后主劉禪不戰出降,姜維聞訊后帶部投降鐘會,后兵變不成,自刎而死,蜀漢滅亡。其后曹魏皇帝曹奐禪位于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曹魏滅亡,晉朝建立。民間有句俗語形容司馬昭的行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晉朝建立以后,晉朝的統治者想用分封制來維持自己的統治。但沒過幾年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則貪暴恣肆,奢侈成風。統治者也貪圖享受,導致晉朝的風氣逐漸變壞,在人們提起晉朝,只想到了世家大族的奢侈,何以陶淵明為代表的隱士風格,而不知道晉國有什么建樹。由于未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而晉國也成為了第一個被外族滅亡的王朝。
晉朝的失敗,其主要責任在于統治者貪圖享受,不管理政務,整個晉朝由于統治者的帶動方維了階級明顯的兩個層次。世家大族奢侈成風,而平民百姓卻食不果腹。甚至晉朝的統治者還鬧出了“為何不食肉糜”的笑話。甚至最后被外族滅亡,要知道即使在戰亂的三國時期。統治北方領地的袁紹和曹操也都先后統治著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讓他們感到懼怕,即使在戰爭最慘烈的時期也不敢進攻中原。而晉朝被外族的滅亡,讓外族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可以被攻占的信號,開啟了中國與北方游牧民族間幾千年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