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項羽在年輕時勇武無雙,行軍打仗,無一敗績。在秦末起義時,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項羽當時的主將不敢與秦軍作戰,有著后退的打算,結果被項羽看出來了,項羽殺了他們的主將,然后破釜沉舟,告訴將士們已經沒有后路了。最終大破秦軍,項羽也從這時候開始成為了各路起義軍的領頭人。后來項羽果然不負眾望滅亡了秦朝,但在滅亡了秦朝后,項羽卻被當初手下的劉邦打敗了,這是為什么呢?
項羽征戰一生很少敗績,即使是劉邦手下擁有號稱軍神的韓信,在正面戰場上,劉邦也沒贏過項羽,只要項羽帶領著軍隊作戰,楚軍就沒有輸過。但在楚漢爭霸的過程中,項羽的勢力,卻一步一步都在減少,知道最終一戰被劉邦取得勝利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項羽是六國舊貴族的代表人物,他是屬于已經一腳踏入歷史的垃圾堆但實力尚存的貴族階層的。在這些貴族的支持下,項羽雖說能迅速的發展起來,但卻因為他不能給人民爭取太多的利益,導致他在后期的發展不足。人民被劉邦所給的利益所打動,對項羽的常年征戰也非常不滿,所以導致了項羽越打勝仗人越少,而劉邦屢次失敗勢力卻越來越大。
還有就是項羽挖掘人才能力很低,像韓信最開始從軍是在項羽手底下從軍的,項羽卻沒有能發現韓信的能力。導致韓信最后投奔了劉邦,如果劉邦手底下沒有韓信的話,那么劉邦是抵擋不住項羽的攻擊的,也撐不到項羽自己垮臺。而且而且有些不必要的婦人之仁。羽性情殘暴,殺人如麻,但事到關鍵時候,卻在“鴻門宴”上因為幾句軟話和顧忌名聲沒殺劉邦,要知道當時可以說兩方人馬已經撕破了臉皮,卻沒有下手,這除了是兩方關系惡交,再沒有任何的好處。劉邦逃脫后,可謂是放虎歸山,為日后留下了隱患,終使自己葬身劉邦之手。
項羽本人的缺點還有很多,可以說作為一個將軍,項羽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強的名將,無論處于什么情況下百戰百勝毫無敗績,即使在最后,也是單人獨馬在漢軍中沖殺,無一人能擋住他。但好的將軍一般不是好帝王,項羽的失敗,只能說他作為一個統治者是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