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或者西方所稱的騎士,在整個冷兵器時代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可以說絕大部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都或多或少地有著騎兵的身影,甚至在步兵迎戰騎兵的戰役中,步兵與騎兵的戰損比能夠達到三比一,也就是傷亡三個步兵換取傷亡一名騎兵,就可以說得上是大勝……而如果對陣騎兵能夠做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那說是史詩大捷都不為過。
而說到騎兵,就不得不提到騎兵中的霸主—“上帝之鞭”蒙古鐵騎。在天驕成吉思汗以及其子孫忽必烈等天才的帶領下,蒙古鐵騎建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雖然這個帝國曇花一現,并沒有存在多久,但是在當時的世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只要聽到戰馬的嘶吼以及鐵蹄聲,任何人都會下意識地瑟瑟發抖……
甚至在大元帝國滅亡之后,隨著蒙古鐵騎的騎兵戰術的流傳開來,整個世界的游牧民族都一直處于強盛期,東方明朝在初期甚至不得不以“天子守國門”,將天子時刻置于北方鐵騎的威脅之下,從而令麾下將士不得不拼命抵御……而在此之后西方的國家,則無一不有著一個仿蒙古鐵騎的兵種……
蒙 古 重 裝 鐵 騎 裝 備 圖
然而即使如此,隨后滿族的崛起,八旗騎兵的威勢更是造就出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明朝滅亡,滿清建立,可以說這也是蒙古鐵騎留下的遺澤。
蒙 古 輕 騎 兵 裝 備 圖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當火槍火炮登上了歷史舞臺之后,騎兵的黃昏就降臨了。畢竟即便拋開靡費巨大的戰馬不說,單說培養一個能夠上馬作戰的騎兵,就是耗時良久,沒有幾年的水磨工夫幾乎不可能。而如果要精通騎射,那除非是從小就開始培養,也正是這個原因,游牧民族的騎兵才能稱霸天下,完勝裝備更為精良的農耕民族。
而火器徹底地改變了這個局面,只需要短短的兩三個月的系統操練,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夫,就能輕易地殺死一名技藝高超的騎兵,其成本有如云泥之別。而在成建制的大規模戰爭中,騎兵對陣火器的結果,也是大敗虧輸,而最著名的莫過于八里橋之戰。
僧格林沁
在成吉思汗第二十六代孫,晚清名將僧格林沁的率領下,清軍總計投入超過五萬人,其中三萬滿清八旗騎兵,以自身超過千人的損失,卻只造成了總計不過八千左右的英法聯軍數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的可憐戰果。雖然戰斗意志絕佳,但是其戰斗過程與戰斗結果卻令這一場八里橋之戰宛如一場笑話……
經此一役,傳統的蒙古鐵騎徹底地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在隨后到來的一戰之中,攜帶熱武器的騎兵雖然偶有出現,但是應當此時被稱為“龍騎兵”的這些槍騎兵們,更多的是將馬匹作為一種靈活的交通工具,幫助他們迅速地抵達戰場,然而下馬迎戰,或是用作追擊,本身的作戰方式與傳統騎兵已經大不相同……
可以說,八里橋一戰,也是世界上所有傳統騎兵的絕響,騎兵以一個戰爭之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最后卻落得一個慘淡收場,不得不令人唏噓。要問成吉思汗蒙古鐵騎征服大半個地球最后慘敗給了誰?不是敗給了火器,而是敗給了時間。就像一個武林高手,如果穿越到現在,也是廢物一樣,一個道理。英雄不再有用武之地,悲哉!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