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一首《念奴嬌 赤壁懷古》讓多少人遙想當年三國時期的波瀾壯闊;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經綸,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說盡了周郎當時的意氣風發。赤壁一戰拉開了三國時代的帷幕,為后來的中國人所向往。但赤壁一戰,曹操率軍超過三十多萬,號稱八十萬,為什么會敗在僅僅只有五萬左右人馬的孫劉聯軍陣下?
當時曹操剛剛收復荊州,正志得意滿,要一舉攻克東吳,一統全國,卻在赤壁遭受了巨大的失敗,終身無力南下,想必在曹操心中這是他最遺憾的事情了吧。
曹操赤壁之戰的失敗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其一,曹操當時剛攻克了荊州,荊州的人才還沒有歸心,荊州百姓的民心也不在曹操這里,而曹操卻急于攻下東吳,使得荊州上下都有怨言。其二,曹操手下的士兵多是北方人士,大多都不會游泳,在江面上戰斗能力大減。而新投降曹操的荊州水軍雖然在水上的戰斗能力強,但因為曹操一兵一卒都沒有費就攻占了荊州,導致麾下士兵看不起荊州水軍的士兵,兩方人馬相處并不和睦。其三:曹操中了周瑜的苦肉計,將水軍統領蔡瑁殺了,而蔡瑁是當時曹操麾下最擅長水軍的將領,與周瑜對戰多年,雖然處于下風,但并沒有吃什么大虧。而當時曹操麾下名將、謀士雖然多,卻沒有比蔡瑁更好的水軍統領了。最后,曹操因為北方人馬不習慣乘船而將所有船用鐵索聯在一起,讓船在江面上平穩一些。這一條導致了曹操幾十萬大軍被一把火燒了個干凈,為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敗北留下了最大的伏筆。
曹操在赤壁的失敗使得漢朝徹底分裂,正式開啟了戰亂不休的年代,雖然在這個時代英雄倍出,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但在戰亂年代傷害最大的卻是平民,在漢朝時期全國還有一千多萬人口,但在晉朝建立后,全國人口已經只有二百多萬了,為后來的五胡亂華埋下重要的伏筆。有時候我不禁想到,當初赤壁之戰若是曹操贏了,中國的走向又該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