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父母在確保孩子衣食住行面面俱到的基礎上,開始注重早期教育,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早教究竟有沒有效果?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肯定有。但太多家長尤其是年輕家長過于神話早教的作用,陷入了一些誤區。
誤區一,把孩子完全交給老師教育,自己不用參與其中。一些家長花上萬元給孩子報早教班,自己卻因為工作繁忙很少現身。她們認為,這么貴的機構肯定師資力量雄厚,老師都是專業人員,不需要自己過多操心。
其實,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父母的陪伴和愛才是最好的成長潤色劑。早教班的每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老師需要家長的配合協助才能完美地因材施教,發掘孩子的優點和不足。這種把孩子放到早教班就不管了的行為,是及其不負責任的表現,也不會收到理想中的教育成果。
誤區二,填鴨式教育。孩子即使年齡小,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并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是從側面引導、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發現,而是將自己的觀點一股腦地強加給孩子,扼殺了孩子的動腦過程。孩子正處于對這個世界不斷摸索的階段,家長要做的就是在無形中保護著孩子的探索過程,不讓他走偏,剩下的,請交給你的孩子去自我發揮。
誤區三,超前教育,拔苗助長。現在很多早教機構,都打著“雙語教學”、“外教指導”的旗號,大力鼓吹3天會背詩,5天會算數,7天能背不少單詞的教育目標。對于2、3歲的兒童來說,這種過度教育的方式未必有太大效果,很多只是嘩眾取寵而已。0至3歲的兒童正是學習母語的黃金時期,雙語教學的方式很可能導致兩邊不討好。而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這些通過超前教育學到的知識,很可能早就忘得一干二凈。
誤區四,早教機構越貴越好。市面上的早教機構如雨后春筍,看的家長們眼花繚亂。很多家長信奉“好貨不便宜”的論調,認為價格高、裝潢好的機構一定教育質量也高。誠然,二者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聯系,但教育水準和價格并不是呈正比的關系。在選擇教育機構時,要重點考察它的師資力量、服務水平、資格認證等方面,看看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而不要盲目地選擇貴的。
誤區五,望子成龍。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寄予厚望。然而,太過于望子成龍,其實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發育。家長一旦存在這種心態,無形中給自己和孩子都施加了不小的壓力,父母希望盡快看到孩子的進步,而孩子的成績可能適得其反。家長太過于望子成龍,當孩子的成長發育中有一點點偏離了預定軌道,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家長就會變得暴躁易怒,會大大地影響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