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寶寶的媽媽都知道,寶寶雖然天真可愛,可經常會冒出一些異常幼稚的問題,問的家長啞口無言,因此便采取了回避的態度。事實上,對于孩子的問題避而不答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感情發育,還會令孩子對父母的信賴感大打折扣,即使長大以后也不愿意跟父母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隔閡便由此而生。對于此類問題,小編與資深早教老師進行了溝通討論,現就幾個常見的問題為廣大媽媽支幾個小妙招。
孩子問:我是從哪里來的?
媽媽答:媽媽與爸爸相愛,爸爸在媽媽的身體里種下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就是你。你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長到媽媽的肚子裝不下了,就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了人世間。
詳解:這個問題可謂老生常談,幾乎是每個孩子都要問一遍的問題。由于涉及到性方面,很多父母在孩子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會感到尷尬,經常拿一些不著邊的話唬弄孩子,比如告訴孩子“你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實際上,孩子的內心并非像成人想的一樣復雜,他們很多時候只是需要一個簡單直接的答案而已。遮遮掩掩或是胡亂搪塞會讓孩子對你產生抵觸心理,用帶有童話色彩的方式直接告訴孩子他的出生過程是最理想的選擇。并不用擔心孩子的追問不休,那都是長大以后的事情了。
孩子問:這些小動物是死了嗎?我們為什么要吃它們?
媽媽答:吃肉是人類的天性,因為我們也要活下去。當小動物被我們吃掉時,它們的身體就會化為養分滋養我們的身體。而當我們死去后,身體也會化為養分滋養大地和植物,然后再被吃草的小動物吃掉,去滋養它們的身體,循環往復,大自然才能生生不息。
詳解:很多家長對孩子提出的這些問題都很不耐煩,經常理直氣壯地告訴孩子,人吃動物是天經地義,沒有為什么。其實,這樣說也不見得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打擊,孩子未必懼怕死亡,但小編相信沒有人會喜歡死亡。面對孩子仍舊保持的善心和同情心,家長沒必要給予打擊,以善意的方式將大自然的食物鏈解釋給孩子聽,有利于培養孩子樂觀善良的性格。
孩子問:人死了以后都會去哪呢?
媽媽答:人都會死,死了之后就變成天上的星星,注視著地上的親人,等你死了之后就可以來到天上跟爸爸媽媽團聚。
詳解:由于孩子年齡較小,對于死亡還沒有清醒的認識,比起懼怕來說,他們對死亡的態度更多的是好奇。面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沒必要早早告訴他們悲歡離合、生離死別的殘酷,上述回答既讓孩子認識到死亡是每個人甚至每個動物都會面對的事情,又不會讓孩子過早地對死亡產生抵觸心理,從而陷入悲觀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