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慣子如殺子”,太過嬌慣自己的孩子反而會將他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然而,小編要說,慣子也不是那么一無是處,關鍵是要看你怎么“慣”。一位二十多歲的媽媽和一位五十多歲的奶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慣”子方式,兩個孩子的性格、脾氣卻大相徑庭,令人唏噓不已。
劉奶奶今年五十有四,剛退休沒多久就抱上了大胖孫子,每天都高興得合不攏嘴。由于兒子兒媳工作繁忙,老伴又不管事,帶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劉奶奶的肩上。都說隔輩兒親,劉奶奶也確實把孫子寵上了天,孫子說什么是什么,要什么買什么,平時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一點危險的事情都不讓孫子做。長此以往,劉奶奶的孫子變得性格惡劣、脾氣暴躁,總是跟長輩唱反調,稍不合他的意就撒潑打滾,家長束手無策。
趙女士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全職媽媽,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這位媽媽采用了“慣”子的教育方式。當然,此慣非彼慣,趙女士可不是像劉奶奶一樣孩子說什么是什么,她的慣法是充分解放孩子的天性,不對孩子的本能行為說“不”。剛出生沒多久的嬰兒思想還不成熟,啃手指、啃腳丫、亂跑亂爬、拿筆亂畫等讓家長頭疼不已的行為屢見不鮮。 趙女士尊重孩子的天性,對自己寶寶的“瘋狂”行為不僅不阻止還適當鼓勵,孩子要啃玩具她就每天將玩具清洗干凈,孩子要畫畫她就將孩子能夠到的墻的高度都貼上白紙,孩子喜歡玩抽屜她就在門窗和抽屜上都裝上防夾條……趙女士的“慣”子政策持續了一年后,孩子非但沒有無法無天,反而發育得聰明伶俐,活潑開朗,是家里長輩們的開心果。
做一個不說“不”的媽媽
同樣是“慣”子,方向不同、方法不同,最后的結局也會天差地別。據研究發現,每個母親平均9分鐘內就會對她蹣跚學步的孩子說一次“不可以……”,或許她自身都沒有發現自己竟然對孩子說了這么多次“不”。誠然,很多家長顧慮孩子的安全問題,企圖通過說“不”的方法來將所有的危險隔絕于孩子的人生之外。
然而,作為母親的你有沒有想過,孩子亂啃東西、亂開抽屜、亂涂亂畫、亂摸電器、亂跑亂爬等行為其實都是作為一個嬰幼兒的本能反應,是天賦人權,你不能因為怕弄臟衣服、怕損壞家具、怕遇到危險就從根本上扼殺孩子的天性。不能吃、不能碰、不能爬這些命令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作為母親,應當承擔家長的那份責任,而不是通過一聲簡單的“不”來壓制孩子。
在0至4歲之時,是孩子口腔、動作、感覺、空間等的敏感期階段,家長要做的不是壓抑天性,而是幫助孩子充分解放天性,等到孩子安全度過敏感期之時,你就是讓他吃、讓他摸他可能都不會再做了。從現在開始,做一個不對孩子說“不”的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