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初為人母的媽媽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母乳不足。每個母體和嬰兒都與其它個體存在差異,如果母體奶足嬰兒能吃,那自然皆大歡喜;如果母乳不足嬰兒又吃得很少,則會令很多媽媽愁眉不展,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慧慧(化名)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媽媽,在不久前產下了一個七斤重的大胖小子。在享受新生命到來的同時,慧慧也開始擔心自己瘦弱的身軀無法產出足量的母乳來喂飽兒子。兒子出生大約一周左右,每次吃得奶水都很少,眼看著體重一天天的掉,慧慧度日如年,打算用牛奶來代替母乳喂養。
其實,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身材偏瘦的媽媽也未必母乳不足。乳房出奶存在個體差異,很多初產婦第一周都沒有多少母乳,到了第二周乳量才開始急劇增加。嬰兒恢復到出生體重的時間也由一周延伸到了十天左右,短時間的嬰兒體重下降不能作為媽媽母乳不足的依據。
專家認為,嬰兒從出生至半月為期,應該堅持用母乳喂養。不必擔心短時間的母乳不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奶足之后嬰兒可以很快得到補償。若媽媽發現自己剛開始奶水稀少,不用慌亂,應時刻關注嬰兒的動向,確保嬰兒一有需求就可以吸乳,通過多次哺乳來促進母乳的分泌。一天之中吸奶的次數不用特意限制,但要注意兩側乳房需交替喂奶,防止一側吸乳過多導致乳頭破裂。
瘦弱的母親未必母乳不足,但有些母親先天性乳腺發育不良,確實會存在乳汁分泌少、質量差的情況。當嬰兒因為吸奶不足而整日哭鬧、體重急劇下降之時,這些母親不得不采用牛奶來代替母乳喂養。對于這種情況,母親有幾點需要注意。
牛奶喂養的注意事項
首先,不要采用母乳+牛奶的混合喂養方式,而應該采用母乳、牛奶輪番制。這是因為,母體的喂養過程是一個媽媽與孩子共同努力的過程。如果媽媽母乳不足,將希望全部寄托于牛奶身上,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那母乳的分泌將會越來越稀少,最終提前干涸。而嬰兒吸奶本身也是一個費勁兒的過程,如果知道每次喝完母乳后還有牛奶來補充,會使嬰兒喪失對母乳的渴求,從而影響母乳的分泌。
其次,非特殊情況,牛奶喂養的次數不要過于頻繁,也不要讓嬰兒輕而易舉就喝到牛奶。上文中提到,由于母親的乳頭大小、乳量多少都存在差異,很多嬰兒吸奶的過程是一個較為費勁兒的過程。如果吸牛奶的過程來得太過輕松,嬰兒自然會排斥吸食過程比較困難的母乳。買小一點的奶嘴和奶瓶,不讓嬰兒在喝牛奶的時候一次吸夠才是正確選擇。
最后,注意喂奶的方式。即使選用牛奶喂養嬰兒,也不應該采取放任不管、讓嬰兒躺在床上吸奶瓶的方式。哺乳的過程并不只是一個補充營養的過程,也是一個讓嬰兒適應世界、放松心情的過程。媽媽應該像母乳喂養一樣,將嬰兒抱入懷中,輕輕拍打,這樣更有利于營養的吸收。
據研究表明,母乳喂養的好處要大于牛奶和奶粉。若媽媽存在先天母乳不足的問題,應在飲食上多加調節,多服食豬蹄兒、鯽魚湯、雞湯等催奶佳品,在輔以乳房按摩等手段。不過,母乳雖然好處多多,牛奶也不是不能滿足嬰兒的生長需要,迫不得已只能選擇牛奶喂養的母親也無需太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