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反應,自己的小孩子連話都說不利索,卻像多動癥兒童一樣,弄得家里雞飛狗跳不得安寧,總想讓人撈過來打一頓。頑皮好動的寶寶似乎比安靜聽話的寶寶更讓家長費心,但你不知道的是,讓你恨得牙癢癢的“熊孩子”或許就是傳說中的高智商兒童!
六種能力可能是超高智商的表現
一,感知能力。大多數嬰兒從生下來起,就存在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而聰明孩子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要比一般孩子來得更早并且更靈敏。別人對他笑,他便能感覺到他人的喜愛之情;別人沖他皺眉頭,他便能體會到他人的厭惡之感,可謂十分會“看眼色行事”。
二,模仿能力。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小到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大到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只要是他們感興趣的,都躍躍欲試地想要模仿一遍。聰明孩子不僅模仿得快,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其模仿事物的復雜程度也較一般孩子更上一層樓。
三,運動能力。兒童的運動能力能反應早期的智力發展情況。據研究表明,智力較高的孩子比智力一般的孩子更熱愛運動,無論是腦力運動還是體力運動,他們能順利地通過控制自己的身體來達到目的。所以家長再碰到自己的“熊孩子”,先不要發愁,這很可能是孩子智力高超的表現。
四,惡搞能力。當你為工作忙的焦頭爛額之時,孩子還不忘來給你添亂,搞一出他自以為很好笑的惡作劇,然后看著你生氣的臉哈哈大笑。是不是很生氣?其實,孩子惡作劇的過程,也是他動腦筋的過程,他需要調動全身的思維來構建一個完整的惡作劇邏輯,對孩子來說實非易事。
五,賞析能力。每個孩子的愛好都不盡相同,也有一部分孩子天生對音樂、舞蹈、書法等高雅事物感興趣。音樂對促進幼兒腦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培養兒童的協調性和敏感性,與兒童智力的發展有密切聯系。因此,喜歡聽音樂的兒童大多數比不喜歡聽音樂的兒童智力高。
六,表達能力。餓則哭,喜則笑,是每個嬰兒的本能。高智商兒童能用簡單的動作或者話語就將自己心里的想法較清晰地表達出來,而不是讓家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決定孩子智力的因素有哪些
一,遺傳因素。這是決定孩子智力條件的最主要因素。據悉,孩子的智力大多遺傳自母親,而孩子的性格特征則大部分遺傳自父親。
二,生育年齡。據抽樣調查得出,已婚男女的最佳生育年齡,男方在30歲左右,女方則在24至29歲之間。選擇最合適的年齡段生育更有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
三,生活環境。在和諧穩定充滿愛心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比生長在不和諧家庭中的孩子智力高很多。除去遺傳因素之外,合格的家長會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積極引導開發孩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