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漢武帝,除了他和衛子夫的愛情故事,我們還知道的就是他打敗了匈奴,為漢朝擴大了版圖。可為什么是漢武帝打敗了匈奴呢?漢高祖劉邦和后來的幾位皇帝為什么就做不到呢?
匈奴作為游牧民族,不時地入侵中原已經是常態,可漢朝時的匈奴卻有幾分囂張過度,這讓劉邦看不過去了,所以就親自帶兵去攻打。可惜劉邦畢竟不是帶兵打仗的將軍,這一戰不單沒打贏,反而讓他被困白登城三天,后用計向單于夫人求救才得以全身而退。而劉邦的這一戰,讓匈奴更囂張了許多,此時的漢朝無奈只能以珠寶和聯姻等方式來議和。
后來的文帝和景帝等皇帝可能也想過要打匈奴,但也只是想想而已,直到了漢武帝劉徹即位,和匈奴的戰爭才真正開始。
漢武帝能打敗匈奴,一是有前面幾位皇帝的基礎,二是有衛青和霍去病等將才,三是此時的匈奴已大不如前,四是其攻打匈奴的決心很堅定。
首先來看看物質基礎,劉邦時的漢朝,天下初定,內憂還在,又怎么能專心地去打匈奴呢?而經過文景之治的漢朝,到了漢武帝手中已是國內各方面比較穩定,所以可以一心一意去打匈奴了。
其次,劉邦打匈奴時,沒有將才,所以只能自己上場了,可劉徹打匈奴時不單有飛將軍李廣,還有后起之秀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大將。
再次,劉邦時期的匈奴是處于統一的時候,他們有一個中心的單于,而到了漢武帝時期,匈奴又變成了分散狀態,大大小小的單于好幾個,所以此時匈奴的戰斗力是大不如前的,而漢朝則是蒸蒸日上。
最后,劉徹打匈奴不只是想和說而已,他是有決心的。劉徹對匈奴是痛恨的,其一大理想就是要打敗匈奴,所以他密切關注匈奴的動向,派兵到處去尋找匈奴的大本營,還聯系一些周邊的國家共同對抗匈奴,所以匈奴被打敗也就不奇怪了。
漢武帝劉徹能打敗匈奴不單是其自身有決心,更重要的是有將才相助和前人的基礎,當然這也和匈奴變弱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