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的國情咨文大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高調公布了俄羅斯軍隊的新型終極大殺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普京稱“海燕”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導彈,具備無限射程、可避開所有反導攔截系統、“近乎無敵”。“海燕”公布之后引來了全球媒體齊刷刷的“震驚”,沒人知道這款史無前例的核動力巡航導彈究竟有多恐怖。然而近日美國媒體的報道,似乎把“海燕”拉下了神壇。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試射畫面
全美廣播公司日前援引美國情報機構相關人士的消息報道稱,在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進行的4次試射中,“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全部發射失敗。其中,最成功的一次射程達到35公里,飛行時間約2分鐘;而在最失敗的一次測試中,導彈只飛了4秒就觸地墜毀,飛行距離約8公里。全美廣播公司將俄羅斯“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試飛失敗的原因歸結為“核動力發動機未能成功點火”。
▲官方發布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機動規避反導攔截示意圖
全美廣播公司發布這一消息后,眾多美國媒體紛紛開啟“群嘲”模式,《商業內幕》網站更是嘲諷“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就像俄羅斯自導自演的大型尷尬。
不過暫且拋開俄羅斯是否神化了“海燕”導彈不談,美國媒體的報道本身就非常難以令人信服。首先是“飛行4秒,飛行距離8公里”。稍有基本物理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樣的加速度在大氣層內是不可能達到的,4秒鐘內從靜止開始加速飛行8公里,初始速度接近6馬赫,地球上暫時還沒有如此強大的火箭發動機。其次是美國媒體分析稱4次試驗核動力沖壓發動機都沒有來得及開機,但是去年1-10月期間,北歐和阿拉斯加監測到了3次核輻射異常的情況,這表明“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發動機成功在俄羅斯境外空域進行了核動力驅動試飛,也就意味著俄羅斯的核動力發動機技術是過關的,不存在不能點火的狀況。換句話說,美國媒體要么出現了報道失誤,要么就是在有意而為之。
▲“海燕”啊,你可長點兒心吧
不過對于普京來說,“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暫時無法投入戰備也不會影響俄羅斯的戰略威懾能力。在水下,俄羅斯有全球最大的戰略導彈核潛艇群,可隨時從北冰洋發起致命的核打擊。在陸上,“薩爾瑪特”、“亞爾斯”、“白楊”M都已投入戰備執勤,而空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匕首”也在戰斗執勤當中,“海燕”有足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