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月在全國范圍內首查后排不系安全帶的行為之后,深圳在城市道路管理上再出新招:8月1日起,深圳市在濱海路啟用了全國首條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該車道在工作日早晚高峰只允許乘坐兩人及兩人以上的車輛通行,違規進入的私家車在試運行首周將被給予教育警告,8月8日起違規司機將被處于300元的罰款。
▲2016年8月1日起,深圳市首條多乘員車道啟用,工作日早晚高峰只允許乘坐兩人及兩人以上車輛通行。圖為多乘員專用車道開啟首日,3臺警車在一旁監督執行情況。
深圳市于今年4月25日開始規劃多乘員專用車道,按照規劃,多乘員專用車道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早上7:30—9:30,晚上5:30—9:30)只允許乘坐兩人及兩人以上的車輛通行,此舉意圖很明顯,那就是緩解深圳日益嚴重的早晚上下班期間的交通高峰擁堵狀況。其實不僅是深圳,很多大城市都是這樣,上下班高峰期,道路上的私家車很多,但是很多車里只坐著一個人,這樣就額外占據了很多的道路資源,不僅加劇了交通高峰期的擁堵狀況,還造成了嚴重的尾氣污染。
▲加拿大渥太華404號公路上的多乘員車道車輛較少(標有菱形圖標的車道),與一旁擁擠的普通車道擁擠的車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美國,類似的情況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美國被譽為“車輪上的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汽車已經相當普及,大中城市出現道路交通擁擠狀況也自然也是無法避免的。為了緩解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間的交通擁擠,美國早在1973年就在華盛頓地區設立了首條多乘員車輛車道(High—Occupancy Vehicle Lane,簡稱HOV Lane)。由于是一種摸索性的嘗試,最初的多乘員車輛通道并非專用的,而是和公交車專用車道共用的,而且進入門檻也比較高,只有乘坐4人及以上的車輛才能駛入。
▲美國馬里蘭州的HOV—2(2名及以上乘員車輛)專用車道標示,周一至周五的03:30—18:30,該車道僅允許乘坐兩人及以上的的車輛(包括公交車)通行。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多乘員車輛車道在美國已經初具規模,數十個州紛紛效仿弗吉尼亞州的這種做法,相繼開通了多乘員專用車道,以緩解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期間的交通擁堵狀況。200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HOV車道通行效率極高。在這項對比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1條HOV 3+車道在早高峰(6:30—9:30)的三個小時內總共通過了8600輛汽車,運送的人員卻多達31700人,平均每輛車乘坐3.7人;3條普通車道相同時間內通過了21300輛汽車,但卻僅僅運送了23500人,平均每輛車乘坐1.1人,效率高下立判。如果這個對比還不夠直觀的話,那么接下來的數據可能會讓二者的對比更加明顯一些:同樣一段路程,高峰期在普通車道上需要花費64分鐘,而走HOV車道只需要花費29分鐘,節約了一半還多的時間。截止2012年,美國27個特大城市的HOV車道總數已經達到了126條,總里程數超過1600公里。
▲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條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左側帶有白色菱形標志車道)上,一輛轎車正行駛在專用車道上,交通非常暢通。
看到美國的HOV車道在緩解交通擁堵方面的成效之后,美洲、歐洲、大洋洲、亞洲的不少國家紛紛效仿,開設了各自的HOV專用車道:加拿大于1990年在溫哥華和多倫多之間開設了第一條HOV車道;荷蘭在1994年8月啟用了歐洲第一條HOV專用車道;西班牙于1995年隨繼在馬德里地區啟用了第一條HOV車道;英國在1998年也啟用了一條長度為1.5公里的HOV 2+車道;奧地利、瑞典、挪威等國也相繼在1999—2001年間啟用了各自的HOV車道;大洋洲方面,澳大利亞于1992年2月在墨爾本啟用了澳洲境內的首條HOV車道;新西蘭的奧克蘭州也開設了多條HOV專用車道;亞洲第一條HOV專用車道在2003年開通,不過這個國家比較出人意料,它既不是日本,也不是韓國,而是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地區在公交車快速通道的基礎上開通了HOV 3+車道,開設時間為早7:00—10:00,下午則為14:00—19:00,開放時間比較長,緩堵成效斐然。
▲HOV專用車道的使用,促使那些一個人開上上下班的司機不得不尋找順路的乘客,以便避開下班高峰車流。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量普及,美國的加州開始將新能源汽車列入HOV專用車道的“特邀嘉賓”之列。根據規定,駕駛新能源汽車的司機在早晚高峰期間,即使孑然一身,也能駛入HOV車道,此舉旨在鼓勵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很多特斯拉、豐田普銳斯的車主都獲得了印有“◇ ACCESS OK”的HOV特許通過標志。不難看出,HOV車道開設的目的不僅是緩堵,還有節能減排,促進環境保護。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清潔能源車也可以使用HOV專用車道,獲批的清潔能源車必須在前后保險杠上貼上清潔能源車專屬的HOV通過標示。圖為一輛貼有HOV通過許可標示的豐田普銳斯清潔能源車,左上角為HOV通過標示特寫。
顯然,深圳開設國內首條HOV 2+專用車道也是向國外取經的結果,雖然現在濱海路的HOV 2+專用車道僅僅開設一天,具體的效果還不得而知,但毫無疑問這樣的嘗試是有益的。在這種有益嘗試的鼓勵下,相信很多上班族會選擇拼車的方式來更加快速地往返與居住地與工作單位之間,大大縮短耗費在上下班途中的時間,同時也可以減少早晚高峰期間的道路擁堵狀況。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深圳開設HOV 2+專用車道的緩堵方法值得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來。
▲北京三元西橋附近晚高峰雙向擁堵嚴重,推行HOV專用車道或許能夠緩解擁堵狀況
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筆者認為HOV 4+專用車道可能更實用一些,也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HOV車道的優勢。事實上,其實完全用不著開設專用的HOV車道,很多城市現在都開設有公交車專用車道,在早晚高峰期間,將公交車專用車道開放給HOV車輛,就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道路資源,達到緩堵的目的。此外,加州開放HOV專用車道給清潔能源車的做法也很值得我們學習,畢竟現在城市車輛尾氣排放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當然,HOV專用車道在國內推行的難度也不小,主要難在廣大私家車主能否遵守HOV車道的通行規定,說白了這個很大程度上還得靠自覺,交警天天跟在屁股后面罰也不是個事兒。
更多汽車資訊請關注圖說汽車微信公眾號:tsqiche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