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晚上就各種哭鬧不睡覺的確是讓媽媽們頭疼的一件事,面對這種情況,媽媽們要做的是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而不應該用“暴力”強制孩子入睡,否則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
付女士的女兒歡歡剛剛8個月大,每天都要在媽媽的身旁才能安然入睡。這一天,歡歡早早入睡,付女士便叫了幾個好友來家里打麻將。
正打到盡興,歡歡突然大哭著醒了過來,爸爸怎么哄也沒有用,一定要找媽媽。付女士只好放下麻將,試圖趕緊將歡歡再次哄睡。可歡歡不知道怎么回事,鬧騰了半個小時還不睡覺,這下付女士著急了。抱著歡歡的雙臂開始用力搖晃,似乎使勁搖一搖就能讓女兒趕緊入睡一樣。如付女士所愿,歡歡在她的大力搖晃下閉上了眼睛,付女士將歡歡放在床上,走回了麻將桌。可還沒等打完一局,歡歡爸爸突然大喊起來:歡歡口吐白沫了。 夫妻倆嚇得要命,立馬將歡歡送到醫院,經過一番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醫生告訴付女士,歡歡這是患上了嬰兒搖晃癥候群,起因就是嬰兒在瞬間遭到劇烈搖晃,或者是長時間數次快速搖晃。 嬰兒搖晃癥候群的易發人群為0-4歲的嬰幼兒,但是臨床病例多發生在10個月以內的嬰兒身上。嬰兒的腦部發育迅速,頭部的重量約占整個身體重量的1/4,而頸部又因為發育不完善而異常柔軟脆弱,當受到長時間劇烈搖晃時,頸部的重量不足以支撐頭部的重量,很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腦部傷害。而且,嬰兒顱內較為平滑,腦組織的固定尚不及成人穩固,遭遇強大外力很容易撕裂脆弱的腦部血管,導致腦內出血,從而引發一系列如嗜睡、嘔吐、食欲不振、抽搐等神經系統的癥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很多年輕媽媽由于缺乏耐心,當孩子長時間哭鬧不睡覺時,就會覺得心煩意亂,從而會使用用力搖晃使其入睡的過激手段,甚至還有許多父母喜歡大力拋扔嬰幼兒。一旦換上嬰兒搖晃癥候群,縱使能保住性命,也很可能會留下智力低下、行動遲緩、視力受損等后遺癥,毀了寶寶的一生。 三招讓寶寶輕松入睡:
1.放一些節奏舒緩輕柔的音樂。 寶寶天生對音樂有感應的能力,舒緩的音樂能安撫寶寶躁動不安的神經,讓他們盡快進入睡眠狀態。
2.在床上跟孩子一起玩玩具、講故事。 或許是白天還沒有玩夠,寶寶在夜幕降臨時并不想早早入睡。媽媽可以將玩具、故事書等吸引寶寶注意力的東西放在床上,一邊給孩子講著故事,一邊跟孩子一起玩玩具,不能四處玩鬧的寶寶肯定會逐漸產生困意。
3.給寶寶創造一個背光的環境。 當寶寶在燈光明亮的臥室中時,他們的第一反應肯定不是睡覺。為寶寶創造一個昏暗的入睡環境有利于寶寶早早進入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