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說是“左撇子”的孩子普遍聰明。目前雖然沒有權威研究證明這一觀點,但也不是全無科學依據。
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兩個區域,左腦負責邏輯語言,右腦負責情感想象。右腦先于左腦發展,0-6歲的嬰幼兒期是右腦發展的黃金高峰期,而許多媽媽都用右手做了錯誤的示范。 左右腦的發展規律很好的佐證了為什么嬰幼兒期的孩子情感飽滿、興趣廣泛,想象力也及其豐富,這一切都是拜“感性”的右腦所賜。通常,人的左側身體受右腦支配,右側身體受左腦支配。在嬰幼兒2、3歲左右,就會對左側和右側身體的使用頻率有一個明顯的分化,右手和右腳開始占據優勢地位。數據顯示,左撇子在我國大概只占1-2成的比例。
誠然,右手的便捷性確實高于左手,但“左撇子”稀少的原因也要歸結于媽媽的強加性“錯誤”示范。 楷楷是個特別聰明的3歲男孩,深受家里長輩的喜愛。只有一點“不好”,就是老愛用左手吃飯。當全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奶奶每次都要教育楷楷:你這種做法不對,正常人都用右手吃飯,快改過來!經過奶奶的連番洗腦,楷楷被迫從“左撇子”做回了所謂的正常人,卻因為強制的改變而換上了語言障礙的毛病。媽媽百思不得其解,小時候伶牙俐齒的兒子,為什么上學后變得口齒不清了呢? 這并不是一件巧合,楷楷奶奶的做法實際上是破壞了左右腦的正常發展,所以造成了語言障礙的毛病。在現實生活中,照樣有相當一部分媽媽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卻渾然不覺。 當你跟孩子一起畫畫時,你握住的是Ta的右手;當你將玩具遞給孩子時,你直奔的方向是Ta的右手;當你在孩子面前做示范時,你每次使用的都是你的右手。
甚至,很多不明真相的媽媽會朝自己的孩子大喊:XX你怎么能用左手呢,快換到右手。 “左撇子”之所以如此稀少,跟這種右手論有脫不開的關系。孩子選擇左手還是右手的權利被無情剝奪,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媽媽們都將右手才是主流的想法潛移默化到了孩子的腦中。 如何正確促進右腦發展?
1.多為孩子創造使用左手的機會。 媽媽們使用右手已成習慣,但你還可以多為自己的孩子創造機會。例如:將飯勺遞到孩子的左手邊,訓練孩子用左手翻書,鼓勵孩子用左手去觸碰自己想要的東西。
2.不要讓孩子過早的形成右邊思維。 許多媽媽在教育孩子分左右時,會直接說:右邊就是寫字的手。這種思維灌輸多了以后,孩子就會認為右手是用來干實事兒的,從而漸漸放棄了左手的運用。
3.學會左右手相互配合。 媽媽可以多帶孩子做一些需要雙手雙腳配合的游戲,來促進左右腦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