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彎半徑是衡量一款戰斗機機動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轉彎半徑越小的戰斗機機頭指向性越好,在近距格斗進攻中能夠更快地將機頭指向敵機,而在防守中則可以更迅速地擺脫敵機的追擊,由守轉攻。戰斗機的轉彎半徑和飛行速度密切相關。進入噴氣式時代之后,戰斗機的轉彎半徑普遍增大,早期追求高空高速性能的戰斗機盤旋性能極差,轉彎半徑較大,典型例子如F-104戰斗機,轉彎性能非常糟糕,時常成為軍迷調侃的對象。
◎網友惡搞的各型戰斗機轉彎半徑示意圖
上圖是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一張惡搞圖片,在這張圖中F-104戰斗機的轉彎航跡幾乎為一條直線,向內依次為F-4“鬼怪”戰斗機和F-16“戰隼”戰斗機的轉彎航跡,非常直觀地展示了二代機和三代機的小半徑轉彎性能差距。在圖片左上角則是網友惡搞的蘇-35S戰斗機小半徑轉彎航跡,“一團亂麻”的航跡非常符合蘇-35S幾近變態的超機動能力,“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蘇-35S無視各種物理定律的機動性能。
◎我蘇-35S今天就讓你們看看什么叫超機動
有一說一,對蘇-35S戰斗機來說,轉彎半徑確實是一個可以無視的概念。在推力矢量控制發動機的加持之下,蘇-35S戰斗機機動潛力得到了充分發掘,可以做出各種逆天的機動,如“鐘”和“落葉飄”,其中“落葉飄”機動可以在數米范圍之內迅速改變機頭指向,不再需要飛行數百米才實現轉彎,具有很強的戰術意義。因此在超機動的前提下,蘇-35S確實可以實現花里胡哨的“無半徑轉彎”,轉彎性能碾壓三代機(美標),如果舉行一屆戰斗機轉彎性能比賽,蘇-35S參賽其他戰斗機可以提前退賽了。
◎原圖在此,內側為F-16戰斗機的轉彎航跡,外側為F-4戰斗機的轉彎航跡
戰斗機的轉彎半徑和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氣動布局等因素有關,通常情況下,飛行速度越低轉彎半徑就越小。在高度速度等參數相同的情況下,低空低速性能越好的戰斗機轉彎半徑越小,上圖中F-16和F-4戰斗機在相同高度以相同速度轉彎,強調空戰機動性能的F-16戰斗機轉彎半徑明顯比追求高速攔截能力的F-4戰斗機小,盤旋性能更強。
◎蘇-35三視圖
在推力矢量控制發動機問世之后,戰斗機的轉彎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比如美國的X-31推力矢量技術驗證機,在啟用推力矢量控制時,轉彎半徑不到150米,利用常規機動轉彎時轉彎半徑則超過800米,差距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