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叉臂獨立懸架因其出色的橫向剛性和側向支撐帶來的運動支撐性一直以來備受豪華品牌青睞,然而由于成本和空間等因素,這項配置在燃油車時代基本無緣30萬元以下的車型。進入新能源時代之后,雙叉臂獨立懸架在各大廠商一卷到底的配置大戰中逐漸成為20萬元以上車型的前懸架標準配置,今天圖說汽車就來盤點10款配備了前雙叉臂獨立懸架的新能源車型,25萬元以上不配雙叉臂的開席記得去小孩兒那桌。
極氪001:前雙叉臂+后多連桿
極氪品牌首款車型極氪001因其較好的機械素質和操控質感受到廣泛好評,前雙叉臂懸架功不可沒。極氪001采用了非傳統式雙叉臂構型,下控制臂使用兩根獨立的雙連桿代替了傳統的A字形整體控制臂,由此帶來了更高的擺動自由度,前輪能夠一直以最佳角度與地面接觸,轉向也更加細膩,整體操控性能也因此受益良多。除雙叉臂懸架外,極氪001還配備了空氣懸架和可變轉向比系統,舒適性和操控性比較均衡。
智己LS6:前雙叉臂+后多連桿
智己LS6的賣點宣傳似乎都集中在了智駕和三電上,對底盤沒有太多的宣傳。實際上智己LS6的底盤也是比較扎實的,其前懸架結構與智己LS7基本一致,雙叉臂的下擺臂使用了雙球頭結構將下擺臂分解為兩根獨立的連桿,帶來的好處就是懸架行程自由度更高,轉向穩定性更好,同時加速及高速制動時不容易放大電機扭矩大帶來的方向跑偏感,加速和制動都穩定,這對于智己LS6這種追求零百加速的運動車型還是很重要的。
智界S7:前雙叉臂+后多連桿
智界S7已經正式上市,售價24.98-34.98萬元。智界S7實車的底盤實拍圖還沒有看到,不過從官網給到底盤結構圖來看,智界S7前懸架雙叉臂下擺臂也是雙球頭虛擬主銷結構,即下擺臂是雙連桿結構,這種結構的優點前面已經說過了,這里就不再贅述了。這里順帶一提,和智界S7同平臺的星途星紀元ES懸架結構也是如此,后者預售價為24.8-35.8萬元。
小鵬G6:前雙叉臂+后五連桿
小鵬G6號稱25萬元級別智駕SUV的標桿,作為SUV車型來講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懸架組合確實已經足夠厚道,畢竟操控要求沒有轎車那么高。不過相較前面三款車型的雙連桿下擺臂,小鵬G6的傳統式雙A型上下擺臂在極限操控和路感清晰度方面可能要稍遜一些。當然小鵬G6底盤也有值得稱贊的地方,比如全框式副車架就明顯要比友商更加厚道一些,至于怎么取舍得看具體的使用需求。
極越01:前雙叉臂+后多連桿
極越01和極氪001都是吉利SEA浩瀚架構的車型,二者在懸架結構方面都采用了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懸架組合,因此極越01的雙叉臂懸架結構大概率與極氪001完全一致,即下擺臂由雙連桿組成,優點同極氪001大差不差,調校可能略有區別。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極越001是CDC實時阻尼可調減振器,定位更高的極氪001是CCD電磁減振器。
嵐圖FREE:前雙叉臂+后多連桿
嵐圖FREE的前懸架雙叉臂結構更為復雜,和老款奧迪Q5“比較接近”,其上下擺臂都是雙球頭分體式設計,上擺臂雙連桿設計的優點和下擺臂差不多,都可以增強高速行駛時的方向穩定性,但這種設計也會將一部分路面反饋給過濾掉,屬于更偏向舒適性的設計,像極氪001這種偏運動的車型就沒有采用了這種設計。另外,新嵐圖FREE高配車型已經標配空氣懸架,高低軟硬可調。
昊鉑GT:前雙叉臂+后五連桿
目前還沒有看到昊鉑GT的底盤實拍解析,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昊鉑GT采用的是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懸架組合。往保守了說,即便是最傳統的雙叉臂,駕駛整體感肯定也要好過“單臂作戰”的麥弗遜懸架。就定位來說,昊鉑GT的懸架調校應該是運動向的,可能會比較硬,轉向細膩感什么的不好說。不過就一臺21萬出頭的中大型轎車來說,能上前雙叉臂就已經很不錯了。
比亞迪宋L:前雙叉臂+后五連桿
宋L是比亞迪e3.0平臺車型,搭載了比亞迪自研的“云輦-C”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其懸架結構為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組合。參考海豹EV的前雙叉臂結構,宋L的前懸架雙叉臂應該也是整體式上擺臂+下分體式擺臂的結構,剛出的海獅07毫無疑問也將是這種形式,優點不再贅述。
特斯拉Model Y:前雙叉臂+后五連桿
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一樣,都是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的組合。在結構方面,特斯拉Model Y的前雙叉臂是上整體式擺臂+下分體式雙連桿支臂的形式,這是強調操控的運動向車型比較通用的選擇??赡苁鞘苤朴诔杀鞠拗疲厮估璏odel Y和Model 3均未提供空氣懸架選配,而更高端的Model S則配備了空氣懸架。就同價位車型而言,很多26萬級別的自主品牌SUV已經開始標配空氣懸架,其舒適性及通過性無疑要更好一些。
方程豹豹5:前雙叉臂+后雙叉臂
如果只看懸架結構的話,方程豹豹5應當是30萬元以內最“豪橫”的SUV,其前后懸架都采用了雙叉臂結構,上下擺臂都相當粗壯,這種組合在30萬元以內硬派越野SUV中實屬獨一無二。一般來說,帶大梁的硬派越野車后懸架會選用整體橋式非獨立懸架,這種懸架的好處是結構簡單行程大,承載能力強,但是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舒適性不佳。而豹5屬于新能源硬派越野,其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在承載能力方面化解了后軸沒有整體橋的問題,而雙叉臂在舒適性方面的表現無疑要比整體橋式非獨立懸架更好,加之豹5的定位更像是一款可以隨時都能開出去越野的“城市SUV”,這樣來看后雙叉臂獨立懸架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