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正在國內院線攻城略地,成為春節檔影片的一匹票房黑馬。在觀眾們驚嘆于該片宏大的場景和逼真的特效、為該片感人至深的劇情為之動容的同時,也不難看到片中出現了大量貼近現實的軍事裝備細節。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片中出現的軍事裝備并非完全的架空,而是都有著相當考究的現實原型。本文為軍機圖原創作品。
NO1:槍械
《流浪地球》片中出現的槍械主要有三種,包括突擊步槍、手槍和加特林機槍。這三種武器算是科幻片當中的標配,從外形上也不難看出現實原型。其中,CN171-11小隊使用的突擊步槍相當具有“中國特色”。根據曝光的設定照片,該槍型號為QBZ47、口徑為5.8毫米,從型號和口徑上就不難看出該槍的“中國血統”。從外形上看,QBZ47采用無托結構,很顯然這是受到了現實中的QBZ95的影響。同時,該槍也不難看出P90單兵自衛武器與FAMAS步槍的影子。
圖注:《流浪地球》中的QBZ47突擊步槍特寫,可以看到標注有代表口徑的5.8字樣
從《流浪地球》的裝備概念設定來看,其突擊步槍的設計方案幾經推敲,其中早期的A、C方案更接近蘇聯的TKB-022系列,而B方案則很類似FAMAS,最終采用了D方案.
圖注:TKB-022系列突擊搶
在《流浪地球》片中,手槍的存在感相當薄弱,除CN171-11校隊隊員周倩使用手槍破壞“火種”的戲份外,只有無名日裔運載車駕駛員舉槍自殺時出現了手槍。這支手槍的外形與各國軍警使用的各類半自動手槍差別不大,而從元素設定稿來看,其外形似乎是QSZ92手槍不斷更改設計的結果。
圖注:預告片中的手槍畫面
從最初與QSZ92沒什么差別的設計,到最終出現在片中的手槍實際設計,可以看出《流浪地球》中的手槍設計的變化過程。不過,從握把和擊錘等細節來看,其設計仍然基于QSZ92設計而來。
圖注:M134
圖注:《流浪地球》劇照
對于《流浪地球》的觀眾來說,剛子手提加特林機槍對木星“大紅斑”怒射的場景令人印象至深。目前各國裝備的可供單兵使用的加特林機槍只有美國的M134“米尼崗”,因此外形和使用方式與其接近也是在所難免。
NO2:車輛
圖注:MZKT-79221和M1120
《流浪地球》中出現的車輛包括大型運載車、8×8裝甲車和10×10裝甲車。作為片中的“主角”載具,大型運載車體積巨大卻十分靈活,同時速度堪比高鐵列車,可謂十分威猛。從結構上來看,大型運載車類似美軍的M1120牽引式卡車,而整車外形卻令人容易聯想起“白楊-M”戰略導彈系統的MZKT-79221通用型16輪運輸車。大型運載車的概念圖,從與人體的體積對比不難看出該車的巨大,不過該車的設計仍然不難看出當代重載軍用車輛的影子。
圖注:BTR-80
8×8裝甲車在設計上類似于將BTR-80拉高放大,特別是該系列裝甲車招牌式的車體側門特征十分明顯,車輪分為前后兩組的設計也符合BTR系列的基本特征。不過,相比于其“俄國味”十足的底盤,該車的武器系統倒是非常美式——左右兩座四聯裝導彈發射器、中間一挺機槍的后置遙控武器站,很明顯是借鑒了美國的LAV-AD防空車。地球聯軍8×8裝甲車的概念設計,可以視為“美俄混血”的風格。
圖注:瑞士食人魚裝甲車8X8
10×10裝甲車的原型同樣十分明確,該車的設計與瑞士的“食人魚”10×10裝甲車如出一轍。對于“食人魚”系列,外界通常更熟悉其8×8系列,不過10×10型也因其較為寬大的車內空間而受到好評,有著“十輪男巫”之稱。同8×8型一樣,10×10裝甲車也有著非常美式的武器站,特別是其車載機槍很像M2HB“老干媽”。地球聯軍10×10裝甲車的模型,其底盤設計幾乎就是“食人魚”10×10型的翻版。
NO3:航空器
《流浪地球》在開篇用短暫的部分陳述了故事背景,其中著重對“地球發動機”的來歷和建設進行了描寫,期間出現了為建造地球發動機而在金字塔上空運送原材料的重型直升機。這種雙發、串列雙槳布局的直升機對于常看美國電影的觀眾來說再熟悉不過,它就是美國陸軍現役重型直升機的主力CH-47“支奴干”。
圖注:為地球發動機建設運輸原材料的“支奴干”直升機(圖源:《流浪地球》預告片截圖)
另一種虛構的大型飛機也不難看出原型。這種體積巨大、具有六臺噴氣式發動機、采用上單翼布局的運輸機顯然設計靈感來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除了采用V形尾翼外其余與安-225差異不大。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該機是從地下城使用升降機輸送到地面的,雖然這種升降機與航母的艦載機升降機看起來沒什么區別,不過考慮到其體積是航母艦載機升降機的數倍、且片中地下城位于5000多米深的地殼之中,這從另一個角度提醒了觀眾這是一部科幻電影。
圖注:墜落中的大型運輸機,可見該機除尾翼外與安-225十分接近(圖源:《流浪地球》預告片截圖)本文為軍機圖原創作品
NO4:航天器
《流浪地球》的故事始于地球的黃金時代末期,為了籌建空間站和地球發動機,世界各國傾盡資源,作為人類主要的空間運載工具,運載火箭自然也少不了露臉。《流浪地球》中運載火箭只出現了一個鏡頭,從角度上很難判斷其具體型號,但該火箭四臺十分高大的捆綁式助推火箭發動機很類似“長征”5號。在片中出現這種目前中國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很顯然是劇組對于中國航天人的一種致敬。
圖注:《流浪地球》片中出現了類似“長征”5號的運載火箭(圖源:《流浪地球》預告片截圖)
而片中的另一款航天器“領航員”號空間站則是傳統與未來的結合。“領航員”號的設計極具科幻色彩,與目前的空間站相比不但體積上遠不是一個級別,而且其環裝設計也突破了傳統航天器的設計方式。不過,在劉培強駕駛“領航員”號核心艙撞擊木星的戲份中,我們仍然不難看出當代科技在流浪時代的遺存。“領航員”號的駕駛艙界面令人感到十分熟悉,其多塊顯示器拼接的操作界面設計屬于不折不扣的“玻璃化”座艙,與現代轟炸機和運輸機的座艙差異不大。雖然看起來不夠科幻,但對于大多由軍事飛行員選拔出來的航天員來說,這種設計或許更易于操作。
圖注:由吳京扮演的航天員劉培強正在駕駛“領航員”號核心艙,可以看到其操作界面很類似當前的大型軍用飛機駕駛艙(圖源:《流浪地球》預告片截圖)
NO5:核武器
圖注:鈾-235連鎖反應導致核裂變炸彈
雖然已經到了地球需要逃出太陽系的危急關頭,但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威懾力的武器,核武器仍然被聯合政府予以保留,這在片中技術工程師李一一企圖用地球發動機點燃木星上的氫氣失敗時提到洲際導彈的射程無法到達木星得以體現。不過,片中出現的另一種核武器恐怕令人意想不到。《流浪地球》前半段劇情圍繞CN171-11小隊運送“火種”的劇情展開,而考慮到“火種”的作用是啟動地球發動機、而地球發動機的實質是一座重聚變反應堆,“火種”的真實面目也就不言自明了——沒錯,“火種”就是一顆貨真價實的裂變彈,它與目前的熱核武器中作為“扳機”的裂變彈沒有本質區別,這也難怪為什么運送“火種”時需要一支全副武裝的CN171-11小隊護送。“火種”的概念設計圖,雖然外形特殊,然而實際上這就是不折不扣的裂變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