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正面回應小米SU7車禍,出乎老圖的意料。既然大家都睡不著,我也就寫點東西。雷軍的表態非常及時,小米汽車正在風口浪尖上。
作為小米的創始人,雷軍這次沒有逃避,或許他有很多種選擇,但是他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直面現實。
雷軍的表達意思很清晰,對不幸離世的人表達了慰問,也亮明了自己的態度,老圖總結下就是:我必須站出來,小米不會回避。而且雷軍這次的措辭中有句話很直接。對外界的批評,表示接受。
實際上近期,小米SU7的車禍事件真的不少,不僅僅是這一起,都在朋友圈廣泛傳播甚至都有過去的事情,顯然,小米汽車和車禍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關聯。
速度、危險、車禍、生命,這些關鍵詞一旦和任何一臺車關聯上,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哪怕是小米也不例外。
但是,現在對于小米SU7車禍事件,人們的討論觀點對立性很強,包括老圖的兩千多人小米準車主群,也爆發了論戰、口戰……
正所謂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老圖可不參與這種戰隊的罵戰。畢竟,死者為大,這個時候討論事件本身,抨擊車或者人,我覺得都不太合適。
我在深思一個問題:速度和車禍的最優解到底是什么?
本以為,智駕時代,有AEB的介入,理論上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故,但是在速度過快的背景下,AEB又有可能無法起到關鍵作用。老圖開的也是有高階智駕的車,智駕的確沒出現過碰撞障礙物、護欄、社會車輛的先例,但是前提是你開了智駕才行,如果你是自己操控速度,一旦超過120km/h,啟動的只能是AEB而不是智駕。老圖的車哪怕開啟智駕,只要人為干預加速踏板(智駕模式下你覺得它太慢是可以加速的但是不能搶方向盤和剎車)超過130km/h,智駕也會退出。
我一直納悶:智駕退出邏輯是什么?遇到霧天直接退出就不管了?還是速度快了就不管了?所以,智駕還有上升的空間,甚至還有很多。當然這里不是指責小米的智駕,而是目前的智駕水平和方案。
可見,目前市面上金字塔的智駕方案也無法保證絕對的安全,然而電車時代的馬力卻越來越大。馬力大了,意味著要匹配更高級的制動系統、反應更快的人。
但是汽車工業史兩百年來,沒有人能從物理層面解決過高速度的剎停,畢竟,車胎不動了,還有慣性摩擦,而且輪胎不能完全抱死。不管你是4活塞還是6活塞,都不可能做到150公里每小時在十幾二十幾米的距離剎停,所以,依靠智駕,就必須有強制介入模式才可以,但是目前顯然還沒人能做到。
為什么車禍集中在小米SU7身上?
因為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小米SU7又是車市中熱門中的熱門。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被廣泛傳播。“借車事件”、交付創紀錄、車禍事件等等,實際上這種事情很多嗎?并不是多到超出常規,但是傳播度是超過常規了。
這就是人紅是非多,實際上全世界每天都會有很多熱點,哪怕車市中也一樣,但是像小米汽車這么熱的,老圖觀瞻汽車市場十幾年也是第一次見,小米汽車的熱,是現象級的,任誰不想成為小米汽車,繼而扶搖直上賺的盆滿缽滿?
雷軍接下來會如何解決這些事情?
①、雷軍大概率會號召小米車主安全駕駛,生命只有一次,以身作則,帶動小米車主們敬畏速度、敬畏生命。實際上小米車主很多人都是充滿敬畏之心的,只是有些人,可能對于速度和馬力大小的概念認知并不太充分。
老圖也是跑過F1,小幾秒的加速真的不是一般人控制得住,甚至一腳油門下去方向盤沒拿好都能沖出賽道。如果開上千馬力的車,老圖不敢想那種性能怪獸的速度得多快。
②、小米汽車應該會在智駕系統上做文章,能讓小米汽車在較高的速度下,保持相對安全距離預警甚至做到上百米的減速規避,這種就需要更高線程的激光雷達來輔助,探測距離可能要超過300米才行。
但是一旦車主知道依靠硬件,依靠人工智能可以一定程度規避事故的話,會不會造成這些人更加肆無忌憚的開快車,又會是一問題。這真的是一個矛盾體,找到最優解真的沒那么簡單。
最后,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個問題是:我們現在的新能源車真的有必要搞那么大馬力,跑那么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