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底,每逢新車上市,必定會有“采用了全新XX平臺打造,應用了輕量化材料,車重減輕XXKG”這類的宣傳語,例如最新改款的2018款福克斯。就像人減肥一樣,汽車也在追求“更瘦更輕”的道路,畢竟輕量化是汽車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輕量化這個高大上的詞語,早已不再是賽車等高端領域的專用詞,近些年家用車領域也在不斷觸及。輕量化主要指車身的“減重”,并非是簡單的追求車重的降低,最為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保證車身的強度和安全性能,在此基礎上,盡可能的減重變輕,一般都通過采用“鋁制”材料來實現(好像人減肥不能靠節食,要合理運動,使肥肉變成肌肉一樣)。
誠然,“減重”之后對汽車還是有很多好處的,首先是動力性能的提升,無負重和負重50斤跑步,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其次是排放污染物減少,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再者輕量化后安全性能也會增強,是的,汽車變輕之后制動距離可以縮短,而且主體框架的強度未變,對人的保護性能更佳。最重要的是油耗方面,重量每降低1%,油耗可以降低0.7%。
小小的“減重”帶來的反響是連鎖性的,每一項都是消費者最在意的點。于是不少都大做文章,打造全鋁車身,給予消費者最“極致”的震撼。例如全鋁愛好者:奧迪,以及捷豹最新上市的XEL。號稱“同級別中唯一全鋁車身”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成為最大賣點。全鋁車身就一定好嗎。值得如此大張旗鼓大費周章嗎?
雖然輕量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對于全鋁車身,消費者不用太在意刻意追求。相比傳統鋼材而言,鋁合金的密度更小,同體積下重量更輕,并且在還能保證一定剛性,其優勢明顯。但是受成本限制,全鋁車身目前只應用于一些中高端豪華車品牌,多數家用車并未大幅涉及。只能夠小幅度、局部的更換替用。多數車的輕量化都是“意思意思”的階段,例如福克斯,聽似減重100斤,但是到油耗上只能顯現0.7L/100KM?
其次全鋁車身也并不是真的“全部”鋁制材料,該“硬”的地方還是需要成型鋼,所以奧迪A8就從100%鋁開始妥協到8%,再到現在的40%。所以該堅固的地方交給成型鋼,保護乘客吸能輕量化的任務就交給鋁,鋼鋁混合,才算最配。
再者各種新型材料也逐漸的顯現優勢,例如碳纖維,未來技術成熟成本降低之后,定會大幅的采用,說不定會有更好的材料來取代替換。
所以,全鋁車身并不是汽車輕量化的終極形態,畢竟汽車行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未來或有無數新型材料取而代之。沒有一種十全十美的材料,即便有也售價高昂,歸其根源,阻礙發展的還是成本和實用性問題。
更多汽車文章請關注圖說汽車微信公眾號:tsqiche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