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特斯拉是整個新能源行業的先行者品牌,整個品牌的影響力在國內甚至全球可以說是首屈一指。
并且在很多人心里特斯拉這個品牌也屬于豪華品牌的段位。它旗下目前在售的一共是4款車型,Model 3(22.99萬~32.99萬),Model Y(26.19萬~35.99萬),Model S(78.99萬-100.99萬),Model X(87.99萬-103.99萬),據乘聯會的數據統計去年特斯拉中國一共賣出439770輛的銷售數量,實力有目共睹。
這么高的售量也側面反映了特斯拉這個品牌在國人心中的認可度極高,當然跟他整車質量也密不可分,如果整車質量有不足即使你有過一段風光的時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注定會被市場舍棄。
理想:
理想一經上市就樹立了專注豪華中大型SUV市場的形象。實際情況理想也是一直圍繞這個定位去做的,旗下一共在售的4款車型都是中大型SUV車型并且售價都不菲,理想L7(31.98萬~37.98萬),理想L8(33.98萬~39.98萬),理想L9(45.98萬),理想ONE(34.98萬)。
產品的最高定價在45.98萬可以說這個售價在國產新能源汽車里面算是很高的價格了,因為L7,L8剛上市不久,我們就不多說了。
理想ONE一直是新勢力造車的代表車型,全年即使在停產風波的影響下也賣出了78791輛拿到年度中大型車SUV冠軍,L9雖然去年下半年才上市的,但是銷量也有40151臺摘得大型SUV榜單桂冠。如此傲人的成績我相信L7,L8的銷售也會很樂觀。
簡單的看了一下,理想去年的投訴率很高但主要問題并不在質量原因而大部分是關于理想ONE停產的投訴,考慮到這車上市2年了銷量也一直不錯,這質量方面肯定還是可以的。
蔚來:
蔚來的目標也是高端電車市場,它的定價幾乎是與BBA這種豪華品牌價格在抗衡,但你別說不低的價格卻有著不錯的銷售量,通過查看去年的純電動車上險排行榜,40萬元以上蔚來的ET7,ES7,ES8獨占前三,并且上險數量都在萬臺以上簡直吊打一眾豪華品牌。
30萬-40萬的售價區間,蔚來也是前十中獨占三元,并且上險輛也在萬臺以上。當然這些與蔚來的換電服務有著密不可分關系,它打破了電動車充電的固定模式,而是采用換電模式這樣可以更加的方便用戶。當然有錢人不是傻子,整車良好質量也是它這么高銷量的基本保證。
比亞迪:
比亞迪可以說是現在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行頭老大,是唯一一個自己可以掌握三電技術的企業,就連特斯拉也得在其面前抖三抖。比亞迪的車型范圍涉獵較廣,但每個車型幾乎都有拿得出手的車型,比如小型車的海豚(售價11.68萬~13.68萬)月銷量經常霸占著銷量榜首,緊湊型轎車秦PLUS(9.98萬~17.88萬)銷量穩定在每月兩三萬輛。
中型轎車海豹(21.28萬~28.98萬)月銷一萬多輛也是非常強勢,中大型車漢(21.78萬~33.18萬)也是常年霸占榜單冠軍,緊湊型SUV 宋PLUS(15.48萬~21.88萬)一直以月銷四五萬輛高居榜首,這款車賣的幾乎瘋狂,中型SUV唐(20.98萬~34.28萬)月銷也是萬輛起步榜單排名在前列。這樣看下來比亞迪的最高售價也就34.28萬,但銷量確異常的好,并且大部分車型價格都不是很貴可以說比亞迪的檔次屬于平民級別。
比起它不高的售價,但它在質量方面卻沒有馬虎,比亞迪堅持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發展路線,以品質為核心,它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電池之一。
極氪:
極氪是吉利旗下新能源市場的高端品牌,但是相對于理想,蔚來的售價似乎也沒有將自己擺的太高,目前這個品牌目前正兒八經的產品只有極氪001(30~40.3萬),于2021年上市,去年的累計銷量也有7萬多臺,對于一個產品車型還不多,只有一款車打天下的極氪而言這個成績還算理想。
當然極氪不會只安于現狀,他們也計劃陸續推出更多的車型去搶占市場。目前整體的車身設計,內飾方面還是顯得比較豪華,但是由于其較低的市場份額,在大眾的心中認可度還是不高也顯得檔次不足。
小鵬:
當年的蔚小理,三個造車新勢力,似乎小鵬已經在慢慢掉隊,相對蔚來和理想它的價格還算良心在20萬左右,最貴的車型小鵬G9最高售價46.99萬。
但是看到小鵬的產品我只想說雖然車型不多我卻感覺很雜,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主力車型,每款車都只有小幾千輛的月銷售量。貌似在緊湊型轎車,中型轎車,緊湊型SUV,中大型SUV都有涉獵但又覺得每個產品很突兀,如果說小鵬想走低端市場,P5價格貌似偏高,想走中端市場P7整體產品實力又不夠還不如打折,走高端路線G9目前又慘不忍睹,所以我覺得在高端市場競爭如此激烈,自身又沒有核心技術得情況下,不如將車價格打下來,定定心心走中低端市場,先有一個自己的走量車型,讓自身在消費者心中有個良好的形象,而不是通過推出G9這種高端車型來提升形象。
畢竟大部分車已經是中低端定位并且還沒有站穩,你再去高端市場競爭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總的來說,現在新能源汽車無論檔次如何基本質量都還算不錯,沒有出現過什么讓消費者比較寒心的重大質量問題。這也奠定了整個電動車行業將來可能主導家用車市場的基調。希望每個品牌能繼續堅持以質量為核心,科技為動力的可持續發展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