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對日系品牌情有獨鐘的消費者數不勝數。車企之間“粉絲文化”的興起和壯大,慢慢成為了影響品牌價值的重要因素,也成為了汽車品牌口碑發酵的核心力量。談及國內汽車銷售市場,擁躉者最多的品牌無疑是大眾,“神車”的稱號也由此發展而來。而近幾年,有個汽車品牌不但銷量節節攀升,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鐵桿粉絲,隱隱有下一個“神車”的趨勢,它就是本田。對此,部分老司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曾經稱霸F1賽場的本田發動機連續三年慘敗而歸,“地球夢”發動機的短板逐漸呈現在大眾面前,為什么狂熱粉絲卻越來越多?
我們先來看看本田的銷量數據。2017年,本田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終端累計銷量破144萬輛,創下歷史最高記錄,相較于2016年的124.7萬輛同比增長15.5%。雖然大眾仍以300多萬輛的總銷量牢牢占據第一的寶座,但桑塔納、捷達等高銷量車型在出租車市場的使用率比較高,如果將范圍僅限制在個人購車領域,那么本田和大眾的銷量差將會進一步縮小。
那么,部分老司機為什么對這幾年的本田品牌持失望的態度呢?2017年上海車展前夕,本田宣傳自己的1.5T發動機并在活動現場貼出了一張圖,再一次引用了其搭載本田1.5T發動機的車隊曾經在F1賽事16個分站賽中奪得15個冠軍的輝煌成績。
圖注:本田RA121E V12發動機提供給邁凱輪車隊1991賽季
這一舉動引起了部分F1車迷的不滿,畢竟好漢不提當年勇,如今的本田發動機自2015年重返F1賽場以來,年年都是鎩羽而歸,去年的F1世界錦標賽澳大利亞站更是硬著頭皮上了有缺陷的發動機,導致那輛賽車因發動機故障未能發車(這里一定會有鐵粉表示那是歐洲車身不行!或者有本事大眾去露個臉再或者F1規則太多了……難道這些事情就不發生在其他發動機制約上么?)。
圖注:魯本斯·巴里切羅駕駛本田賽車在2006年巴西大獎賽
2016年賽季,本田在發動機動力不足、可靠性不夠這幾個問題上做了進一步優化,但顯然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雖然F1賽車和私人用車不能相提并論,但本田引以為傲的發動機技術在F1賽事中連連敗北,確實不是一件讓消費者毫無芥蒂的事情。眾所周知,本田的發動機技術在業界時刻抱著居于人前的覺悟,較低的引擎故障率也令大眾認可了它的可靠性。但隨著“地球夢”發動機車主的逐漸增多,1.5積碳、1.5T低扭矩雞肋,以及產機油、機油乳化、丟失動力等問題被相繼提出。雖然本田官方給出了相應的恢復,但本田在發動機技術領域的“權威地位”遭受了不小質疑,恩是的,一部分日系車粉絲已經倒向了馬自達。
圖注:1988年在邁凱輪MP4 / 4和蓮花100T中使用的無所不能的本田RA168-E V6渦輪增壓
然而,即使引以為傲的發動機神話破滅,本田的銷量還是持續走高,擁躉者越來越多,原因何在?
■紙面數據突出。隨著汽車用途的越來越日常化,以及全球汽車發動機技術的研究方向逐漸從性能向效率轉變,F1賽車和家用車也越來越涇渭分明。換句話說,就是F1已無法引導民用車的前瞻性研究,現在也沒多少人去執著于汽車品牌在F1賽事中的成績。本田1.5自然吸氣發動機擁有131馬力數據,這一紙面數據在同級別車中可謂難出其右。不僅是動力數據,本田旗下車型的很多紙面數據都稱得上優秀二字。
圖注:魯本斯·巴里切羅駕駛本田RA108在2008年澳大利亞大獎賽。
■綜合實力出色。雖然在F1賽場上不復當年輝煌,但本田發動機的動力表現在日常使用中也算是可圈可點。除此之外,在外觀、空間、油耗、操控、配置、舒適性等國內消費者關注度較高的幾個方面,本田大部分熱銷車型都能較大程度地迎合市場。
圖注:本田K20A發動機
■對比出真知。網絡上有一句流行語叫做:“全靠同行襯托”,本田近幾年雖然也爆出了不少問題,但別的車企同樣不是白玉無瑕。而本田之所以能吸收到如此多的狂熱粉絲,總的來說還是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