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有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中國車市一路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日系車、韓系車、歐洲車、美系車激烈混戰的局面,從地域格局來看,日韓系實際上和歐美系形成了對抗狀態。而國產車羽翼未豐,在兩者的混戰中夾縫求生,日子過得很苦惱,實際上頗有三分天下未得其一的觀感。而設計理念上更加趨近中國消費者日常需求的日韓系,對于國產車的沖擊似乎更加嚴重。國產車賴以生存的緊湊型SUV等市場,如今也成為日韓車的重點進攻目標。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總體數據顯示,2015年美系、德系、韓系三家在華的市場占有率均略有下降,僅有日系實現了回升,而國產車的市場份額也稍微出現了增長。
雖然日韓車系在中國市場的存在,對于國產車的發展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但是歐美車系一樣對國內車市虎視眈眈,特別是德系車長期以來建立的品牌市場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近日美國《消費者報告》發布的《2015年十大最佳車型》顯示,特斯拉Model S P85D占據了“最佳車型”榜首,德系車上榜6款,而美系車4款。日系車直接被KO,韓系車就更加不用說了。從數據看來,歐美車系的競爭功力實際上更加深厚,畢竟許多歐美車企都是百年品牌。日韓系在國內市場的存在,實際上起到了平衡木的作用,不至于讓國內車市全軍覆沒。
日韓系在國產車市場和歐美系展開的激烈競爭,實際上也帶動了中國本土車企的發展。在很長時期內,國產車尚未有實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平衡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力量。中國借著“主場”優勢,通過平衡好日韓車與歐美車的比例,可以從中獲利。畢竟中國擁有世界上5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而且其經濟規模是目前全球最具潛力的,中國同時也是日本、歐洲、美國最重要的經濟伙伴,如果日系車和歐美車希望從中國市場漁利,就必須重視中國的訴求,不得不說近年來眾多合資品牌的出現,就是競爭的結果。中國車企從與日系車企和歐美車企的合作中,不僅學到了制造技術,也學到了營銷之道。2015年,中國自主SUV品牌穩坐SUV市場銷量王座,這也反映出中國車企在學習總結之后,已經開始了自主化的品牌發展道路,而且也在局部市場取得了可觀的成就。
因此,日系車在中國的存在,保證了歐美車無法獨吞市場。中國車市現在不能沒有日系車,如果日系車真的在中國車市湮沒,那么歐美車將長驅直入,再無對手。而且,由于沒有了“替代品”,中國車市對于歐美車的籌碼也更加有限,在技術、定價、合作等方面,歐美車將占據主動權。由于長期以來歐美國家奉行對華技術封鎖的政策,如果讓歐美車一家獨大,那么國產車將很難再獲得先進技術,也很難再和歐美車抗衡。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將會陷入非常艱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