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商機,在于瞬息萬變。一個企業一個人有時候會在外界都沒想明白之前,他們就開始謀劃一場新的“表演”了。小米是否會把新國貨的夢植入汽車行業值得期待。
2015年12月中旬,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的烏鎮舉行。小米掌門人雷軍在現場回答媒體提問的時候就說了,小米的態度是很“專注”的,雖然過去投資了N多家公司,但是小米不會如外界所傳做電動汽車。不過,雷軍在大會閉幕當天微博上曬出的試駕谷歌系統支持的無人駕駛汽車照更是讓媒體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從字面上看雷軍同學解釋得非常清楚,小米對電動汽車不感冒。然而雷軍說的話是否就代表小米走的路,可就難說了。新年伊始,網絡媒體就爆出了樂視集團參與投資的美國電動汽車品牌法拉第的“艷照”,該款電動汽車不僅造型長得帥,而且定位也高大上,連團隊都是從特斯拉和蘋果等企業挖過來的,據說Faraday Future和樂視合作的這款FF zero1,這引起了Faraday Future對手特斯拉的關注。話說,樂視這兩年可沒閑著,先是涉足手機,再試水汽車行業,最近還要“大躍進”玩足球,世界一直都是這樣瘋狂。
說到蘋果,據消息人士透露蘋果此前已經充分探討了推出同名品牌汽車的可行性,雖然蘋果“不予置評”,但是業內人士推測蘋果電動汽車可能會在2019年問世,不知道面對宿敵樂視和蘋果,小米是否還能繼續忍著不去碰電動汽車這塊肥膏呢?雖然小米目前還不能和特斯拉、蘋果這樣的巨頭比肩,但是做做中低端電動汽車市場還是有好處可以撈的,哪怕掙不到錢掙眼球也非常有可行性。只是,雷軍說的專注顯然是不想把戰線拉這么長,而且汽車的技術含量、成本等都要遠高于手機,這些都是雷軍必須面對的現實。
即使是在歐美國家,也不能完全保障充電樁的配置水平及專用于電動汽車的停車位等問題。而國內還面臨著交通擁堵、管理困難、業主不配合、設施缺失等諸多疑難雜癥,況且還存在諸多“重量級選手”。這么一講,小米跨界進入電動汽車領域似乎是不理性的行為。
然而有道是車到山前必有路,小米公司,怎么可能對于電動汽車束手無策?面對媒體的逼問,雷軍拋出“不做電動汽車”的言論,依然可以做混合動力汽車或者燃油動力汽車,而且混合動力車也更加適應當下的新能源過度時期。
在市場上,混合動力汽車產品早已成型。1997年,第一款混合動力汽車就已經在日本出現,而據Autodata統計,2007年美國已經實現混合動力汽車銷售量30萬輛的目標。雖然氫動力汽車被認為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大方向,但是混合動力汽車的確是眼下汽車轉型的較好選擇。我們可以設想:小米如果要往純電動汽車方向走,先選擇混合動力汽車甚至燃油動力汽車作為跳板也是非常不錯的。當然,這些只是小編在YY,這些只有雷軍說了算。
小米如果在汽車領域繼續以“新國貨”標準走“物美價廉”路線,那畫面對于消費者只能說太美。而小編認為,小米首先做的很可能是汽車車載系統。
眾所周知,小米手機的出現,對于改變中國國產手機的形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過去消費者一直認為國產手機就是便宜沒好貨,蘋果就是高大上的代表,然而小米手機的出現,讓低收入的屌絲群體也有了炫富的資本,這就是小米帶給我們的好處。當然我們希望小米可以做汽車,但是目前是不可能的。不過,小米基于MIUI系統研發國產汽車車載系統的可能性倒是很大。目前的Blue-i、CITROEN CONNECT和蘋果公司的CarPlay等等車載互聯系統都已經被廣泛應用。然而,就像是以前大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高通驍龍處理器一樣,小米如果推出一個自己的車載互聯系統+自己的營銷概念,相比在未來十年,車載互聯會有小米的一席之地。目前,小米推出了睿米車載藍牙播放器和車載充電器,可見小米已經涉足汽車行業。當然這樣的小玩意,顯然是在試水,就像小米推出小米電視的戰略一樣,誰曾想一發不可收拾呢?未來不遠,一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