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司機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開車走在植有綠化隔離帶的國道上時,總會擔心前方隔離帶缺口中突然竄出的行人或電驢子。盡管很多司機一防再防,無奈還是防不勝防,國道也因此成為交通事故的多發地段。
國道中央的綠化隔離帶很容易干擾司機的視線
處于增加城市綠化面積的原因,我國的很多國道以及城市道路中央都植有灌木為主的綠化隔離帶,綠化隔離帶本應該是連續的,中間沒有缺口。但是在城市建設的實際規劃中,由于綠化隔離帶之間設置了市政檢修井,比如供電、供水、天然氣、水暖以及路燈等檢修井,因此每隔一段就會出現一個缺口,在很多地方,這個缺口就成了行人穿越馬路的通道。
312國道某段的綠化隔離帶,雜草叢生,灌木有一人高,司機視線受到極大干擾
然而由于綠化隔離帶的缺口并非正式的通道,交管部門沒有設置斑馬線,這種做法也不太現實,總不能每隔十幾米就設置一處斑馬線吧?行人如果從這個缺口過馬路的話,就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轎車的前窗視野,視覺盲區還是很大的
我們知道坐在轎車駕駛室中的駕駛員有不少視野盲區,比如前窗視野盲區和A柱視野盲區,當司機坐在座椅上時,平行視野高度不到1米5,但不少地方國道中間的綠化隔離帶的灌木高度卻普遍達到1米7、8左右,這樣不僅駕駛員難以看到越過綠化隔離帶的行人,隔離帶中的行人也很難看到靠近綠化帶一側行駛的汽車,往往在雙方互相發現的時候,剎車已經晚了。
轎車的A柱視野盲區范圍示意圖,駕駛員一側的視野盲區達6度
《重慶時報》的記者曾經做過一項實地調查,記者坐在出租車副駕駛席,讓司機沿著綠化隔離帶一側緩慢行駛。試驗顯示坐在副駕駛一側的體驗者視野雖然相對較好,比司機要提前發現從缺口中走出的行人,但也只是在距離5米的地方才發現了穿越隔離帶的行人,司機的發現距離應該在3米左右,而當汽車以40、50km/h的時速行駛時,3—5米是不可能剎住車的。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復雜一些,隔離帶缺口中很多時候會突然竄出電瓶車和摩托車,這種情況下車禍的發生率接近90%。
這種交通護欄不會影響司機的視線,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在這種綠化隔離帶較高的道路行駛時,最好的辦法是避免在靠近綠化隔離帶的一側行駛,同時減速通過,這樣可以提前發現穿越隔離帶的行人和電瓶車,以便提前采取制動措施,免得吃綠化隔離帶的虧。
更多汽車資訊請關注圖說汽車微信訂閱號:tsqiche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