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不是技術性的話題,算是汽車的社會化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歷史問題,歷史上日本侵華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們也必須知道八國聯軍侵華史,英法日美一個也不少,當然還有德國!1898年,清政府被迫和德國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規定將膠州灣劃給德國。一戰結束后,日本作為戰勝國拿走了德國在山東的利益。這么講的話,如果因為歷史因素排外的話,合資車算是一個也不能買了。當然這不是給日系車開脫,而是既然要懂歷史就懂得明白一點。實際上這么理解的話,俄羅斯的武器我們似乎也不能買,畢竟搶走我們那么多的土地。然而如果沒有那些武器,我們如何模仿、消化乃至自力更生呢?
所以,看待購買日系車我們或許可以講“好了傷疤忘了痛”,當然也可以講是理性消費。日系車在東南亞和非洲也有著巨大的市場,相信看過中東戰爭相關視頻的朋友經常會看到一些武裝分子開著豐田的皮卡車駕著高射炮的場面。
實際上在中國,在一些沙漠或者非鋪裝的路面地區,豐田LC陸地巡洋艦使用量也是非常大的。中東地區的武裝分子曾經說過,日本的LC70沙漠耐糙性能比JEEP YJ和衛士都強,JEEP的這臺YJ系列可是牧馬人的前身,而衛士也是當年英國路虎旗下的佼佼者。由此可見,日本的LC在沙漠作戰的野戰性能是多么優秀。不知道這么實事求是的講,會不會被噴。
話講回來,為何這些地區沒有那么多的大眾車呢?顯然中東這個地區的武裝用車或者民用更多傾向于選擇耐糙的日系車,毛病少自然是一大因素。總不能中東消費者也想著省油吧?中東的油價估計也就是一塊多錢人民幣一升。
這是迪拜的一輛大眾車,在迪拜見到大眾車應該像是在瑞士看到日系車一樣,迪拜90%的日常用車都是日系車。所以我們窺斑見豹,日系車肯定有著巨大的優勢才會被那么多的國家購買,中國消費者也不除外,如果拋開歷史因素講,購買日系車省的是中國的石油,節省的是中國的開支。購買一個國家的汽車,我們應該尊重的是選擇和技術以及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如果有人因為歷史因素不買,我們也要尊重別人的選擇,小編買車的時候選擇了美系,如果可以也會考慮日系吧。支持國產是我們的本心,然而國產車的技術水平、成熟度、舒適度、返修率哪怕達到韓國現代的水平,我們有理由不買嗎?所以買東西大多數人只是選擇了理性,這無可厚非吧。我相信要上戰場,買日系車的司機恐怕不會是膿包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