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落水后車內乘員的逃生問題一直是汽車界難以解決的難題之一,盡管4年前北京城那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車輛落水自動開啟門窗這樣的技術為公眾所知曉,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這項技術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推廣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落水后從車內逃生的方法就無外乎砸車窗、開天窗以及從后備廂逃生這幾種方法了,在這幾種方法中,后備廂逃生方法是流傳最廣的,那么這種被傳得神乎其神的逃生方法究竟靠不靠譜呢?
車輛落水自動開啟門窗技術目前還沒有推廣開來
先來說說網上某些專家說的后備廂逃生方法汽車落水后如果車門無法打開,選擇從后備廂逃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具體步驟是先從前座挪到后座,然后放倒后排座椅,再從后排鉆入后備廂中(請180以上的三廂車車主選擇性忽略),最后擰開后備廂內的逃生裝置,打開后備廂逃生。
后備廂逃生演練過程
在理想狀況下,這種方法是可行的。這里的理想狀況指的是:時間充足、后備廂空著、車頭先下沉、后備廂逃生開啟裝置可以在短時間內被打開,最重要的是,車主的身材能夠從放倒的后排座椅鉆至后備廂。對一些身材高大、體型壯碩的車主來說,三廂轎車后排座椅放倒的空間似乎不是那么容易鉆過去。
遇到這樣的后備廂逃生開啟裝置,再嫻熟的后備廂逃生技巧都然并卵
相比上面的理想狀況來說,實際遇險時的情況可能更加復雜一些,就拿2012年7月21日北京廣渠門橋下那場突降的暴雨來說,當時有5輛車被特大暴雨形成的內澇淹沒,這樣的情況和車輛墜河落水的情況還不同。由于現在的汽車大多是引擎前置設計,因此車輛落水后下沉的先是車頭,車尾不會立即下沉(后備廂有重物除外),落水后車內成員還有一定的逃生時間,從車廂后門和后備廂都可以逃生。但是像廣渠門下那樣的情況下,車輛整體被淹沒之后,后備廂和車門一樣,都會因為車外壓力過大而無法打開。
2012年7月21日北京廣渠門橋下的特大內澇淹沒了多輛汽車
除了外界因素的影響之外,車輛自身的狀況也會影響到后備廂逃生的成功與否。比如,落水時后備廂是否空著、后備廂有無內部開啟裝置、逃生開啟裝置是否可以在短時間內徒手打開等等。
并不是所有的后備廂安全逃生閥都像圖中這樣容易打開
由于后備廂安全逃生裝置最早是由美國強制推廣的,而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并沒有這種強制性規定,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轎車都安裝了這種安全逃生開啟裝置,比如奧迪A4L后備廂內就沒有設置這種安全逃生裝置。
奧迪A4L后備廂并沒有安全逃生閥
此外,一些轎車的后備廂安全逃生閥設計不是很合理,安全逃生裝置開啟閥門被設計在鎖蓋內,需要專用的工具才能打開;另外一些則采用了隱藏式設計,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半天還找不到;大多數安全逃生閥都沒有熒光設計,在漆黑一片的水下環境中,看不見的安全逃生閥和沒有安全逃生閥沒有什么兩樣,而設計復雜的安全逃生閥同樣等同于形同虛設,會浪費落水乘員寶貴的逃生時間。
這種隱藏式的安全逃生閥需要專用的工具才能打開,緊急情況下實用性幾乎為零
綜上所述,后備廂逃生方法雖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這種方法也受到了很多條件的限制,因此這種逃生方法只能作為危急關頭的下下策,不到萬不得已,不推薦使用這種方法逃生。如果想要未雨綢繆給自己加一道安全保險的話,最好的選擇在車內配備一把專用安全錘,在落水后可以砸開車窗玻璃,迅速從落水車輛中逃離